这一次空调不多,李玉明和学校的都没有带回来,等着下一批。
卢俊在农机厂找了卡车,把大舅的空调送过去,顺便去见李玉明。
刘晓玲则去学校看看周化英。
自己家里的空调等它放着,下午卢俊回来后再装。
一路走到了学校门口,那效果图依旧还贴在墙上。
刘晓玲隔着大门的铁栏杆看向学校里面,果真和效果图上是一样一样的。
操场上没有人,从教学楼里不时传来一阵阵朗朗读书声。
门卫虽说是当地人,但他并不认识刘晓玲。
刘晓玲出具了研究所的工作证后,门卫一看刘晓玲的名字赶紧请刘晓玲进去。
这学校跟研究所没关系是普华公司跟镇政府合办的,但刘晓玲的名声大啊。知道是老板娘亲自上门,门卫哪能不紧张。
“你不用管我,我先四处走走再去找周校长。”刘晓玲对门卫道。
学校里的设施完全跟这个年代不一样,宽阔的操场,钢架的足球门、乒乓球台、单、双杠……就算跑道没有敷设橡胶,球场没有人工草皮,但就这条件还有谁能相比?
怪不得镇上的居民也想让自家的孩子来学校读书。
那时候又不高考,没有升学率指标,谁管你的教学质量如何。
门卫应该还是通知了周化英,刘晓玲远远地就看见周化英从办公楼大门出来了,在大门口张望。
周化英听说刘晓玲到了,赶紧就下了楼,果然看见了操场边上站着的刘晓玲。
看着刘晓玲的笑脸,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辛苦,周化英突然觉得很委屈。
“咦,周校长居然要掉金瓜子了?”刘晓玲打趣道。
“晓玲,我不干了,好累人!”
刘晓玲都有些羡慕周化英。
孩子都有了,自己依旧长不大。
“好了,不要哭了。你都是一校之长啰,让人看见还有点威信没有?”
周化英这才稳定下来。开始带着刘晓玲在学校里面给她介绍起来。
最后到了办公楼,周化英把没有上课的教职员工都通知到了会议室。
整个学校教职员工大约有50来人,到会的有30来人。
刘镇长推荐的退休老校长担任教务室主任,给周化英帮助最大。类似的退休老师还有几个。
会后,刘晓玲特意把这些退休老师留了下来,询问他们在新学校工作的感受,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学校里有一些老师是不愿意返城的知青,文化程度上有些不足。现在只是小学阶段的教学,这个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刘晓玲希望退休的这几位老师成立一个类似于进修的小组,对知青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当然,参加进修小组的辅导老师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这些退休老师欣然允诺,立马开始对年轻老师开始筛选。
刘晓玲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年,这些接受过辅导的知青老师全都通过才恢复的高考跑路了。
这还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下派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水平高于老三届这些知青,但碍于学校的特殊性,刘晓玲和刘镇长都没有同意聘请这些人进校当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