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军感觉自己被这两个老头子给套路了。
不过到也没什么,只要能实实在在的做些事都是值得的,那点利息什么的还真不算啥。
三个人说了一个大概,接下来就是东方和开发区那边的接触商谈了,三个人都不用去管。
送走老两位,张铁军的手机接到了一个短信,关于工矿企业改制方面的事情,可以私下查一查,但是需要保密。
也就是你可以查查看,但是不能公开,也不能处理的意思。
这个结果到是没有出乎张铁军的意料,这里面的烂事儿其实上面也不是不知道,只不过上面抓的是大局,只要结果有利就行了。
行吧,那就查查看,后面的事情后面再说。
刘小红打电话过来,说复龙镇那边的整体规划出来了,问张铁军有没有时间看一下,张铁军让她来成都。
黄文芳那边,大船老厂,宝马汽车和红江厂,大江厂的合作也有了结果。
红江厂只是做为配件供应单位,直接签合同就行,另外需要进行一些保密件的加工。
而大江厂这边除了配件供应以外,双方还要共同出资成立一家合资汽车厂,主要生产军用车和特种车辆。
宝马厂和渝城那边的谈判也到了尾声,宝马厂会在巴县独资建立一个生产基地,生产高级车辆和摩托车,包括发动机。
而普通车辆的生产自然就放在了成都,纳入东方工业园。
沈阳那边也来了消息,东方机械厂对大东矿山机械厂的收购已经完成,工人和设备的转移工作已经结束,相关研究所也成立了。
大东矿山机械厂原址已经作价卖给了东方实业,东方实业打算在那边搞一个商住一体化的生活广场,正在规划当中。
矿山机械厂的那块地距离黎明厂没多远,事实上矿山机械厂原来就是老黎明厂的一部分,后来因为修路给切开了。
从这边到东方在黎明厂买下来的那块地也就是不到三公里,但之间的关联并不大,而且这边往西直走过去一公里就是大东门,就到了故宫了。
隔壁就是造币厂。
所以在这边搞一个商住广场到也不是不行,这也是东方实业自己搞的第一个超大型项目。
张铁军没发表任何的意见和建议,就等着看他们能做到什么地步,能搞出来个什么样子,反正亏是亏不着的。
现在他关注的是矿山风力除尘(粉尘回收)系统这一块。这东西造出来可就有了大用了,可以解决掉大部分矿山粉尘职业病的问题。
挣不挣钱的反而是小事儿。连实验场地都是现成的,必须是选厂细碎车间。
接下来几天,张铁军走访了省安全厅,省工业厅,省农业厅,省工业改革办公室和财政厅国资局,了解了一下这边的工作,拿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就进到了五月。
五月一号,东方浣花溪公园广场,东方浣花溪商业广场,威斯汀(成都)国际酒店等等全面开业。
省里市里的领导,省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商业口,公安,电视台,报业,旅游公司,航空公司,交通口……
张铁军都有点搞不明白有些人跑过来是为了啥。
反正都来了,那家伙,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现场这叫一个热闹啊,彩旗纷飞锣鼓喧天,连隔壁草堂管理处和博物馆的人都跑过来凑热闹。
张铁军没露面,站在酒店顶楼隔着窗子看着下面,脸都要抽成一团了。
人一多他就感觉闹的慌。
浣花溪综合管理公司负责筹备和召开这次开业仪式,以后他们负责这边的管理服务工作,包括协调酒店和商业中心。
综合管理公司的负责人在东方内部的定级有点高,大概相当于总监级,人是从香港挖过来的。内地这会儿根本找不到这方面的专业人才。
徐熙霞和张红艳都跑下去凑热闹去了,黄文芳对这事儿没啥兴趣,给自己放假休息,在那喝着茶不知道在看什么书。
秦哥也不好出面,带着人手在继续处理他的文件。张铁军说让他歇歇他说没事做,休息也不知道干啥,还不如处理文件有意思。
在电视台和报业记者的见证下,一众领导们集体进行了剪彩,宋省长亲自宣布开园。
管理公司的负责人陪着主要领导们进园参观体验,其他各个公司的经理负责其他人。今天开园但是不对外营业,主要就是接待这些人。
管理公司中午就在唐宫饭店大摆宴席,招待出席开业仪式的嘉宾还有媒体朋友。
谢书记和宋省长,还有几个厅局的一把手没去那边,就在酒店这边的唐宫餐厅用餐。张铁军下去陪了一顿。
饭桌上也不好说什么,张铁军就和文化局旅游局的两个局长聊了一会儿。
“旅游说白了就是从自己腻歪的地方去别人腻歪的地方找个新鲜,看个新鲜,暂时把自己和生活分割开乐呵那么几天。
这是大多数。
当然也肯定有那种经济上比较好的,就是想过这样的生活,出来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一下不一样的人文气息,吃一吃不一样的东西。
甚至还有就是为了吃的,就想跑出来到处尝鲜儿,看什么都馋都想试试,顺便转一转玩一玩儿换个心情。
但总的来说,起码就现在国内的情况来说,第一种绝对是占了大多数的。
一家人,或者两口子,在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待腻了,待烦了,攒点钱出来玩几天换个心情,绝大多数出来旅游的人,经济上都并不富裕。
而且这一点到什么时候都一样,不太可能发生太大的变化。
就像做商业要抓住大多数一样,搞旅游也要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到这一块来,小众是注定要曲高和寡的。
旅游说过来说过去,其实就是提供一种情绪价值,做的是服务,是吃、住、行和少量商业。
现在的景区基本上都搞反了,重点全在商业化上,而且基本上物价都高的离谱,几倍十几倍的提价,都是抱着宰的心思。
我接触过不少景区的负责人,或者旅游名镇的负责人,他们说在国内做旅游不要寄望回头客,一个人一辈子能来你这里一次了不得了。
所以不用讲什么服务,也不用讲什么景物,更不用在意口碑,只要花点钱把名气打出去就行了。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我也没有资格点评指导你们的业务,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这种思维是错误的。
大错特错。因为就不可能持久,可能会火,但也就是那么一阵儿的事情,这是必然的。
其实你说他们自己不知道这是错吗?也不见得,但这和个人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在这个位置上能待几年?
是吧?等到不行了人已经走了,反正短时间内成绩是有了,收入也有了,拍拍屁股高升,或者回家当富家翁。
旅游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产业,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这是我的忠告。
而且文旅不分家,旅游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是旅游的一个大项。
不管是自然景观也好,还是人造景区也罢,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这个事实上区别不大,关键还是要看提供的是什么。
有核心,有服务,有细节,有合理的物价,不管是哪一类项目都会吸引到人,都可以持续下去。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忽略口碑这件小事,古话说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又说聚蚊成雷人言可畏,我们现在的信息流通可比古时候快多了。
哪怕一个人一辈子真的只能来一次,但是这一次让他感觉满意快乐的旅游就会永远成为他的美好回忆,会一遍一遍的说给别人。
人是有分享欲望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会想说出去,不断的说出去,说给更多的人来抚平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记着哈佛大学有个叫斯坦利的心理学教授提出过一个六度分隔理论,说两个陌生人之间最多只间隔着六个人。
这个理论的真伪不说,但意思我感觉是对的。
咱们的古人在外面特别注重自己的仪容举止,讲礼法,其实也是这么个事儿,就是不想自己被人传的不好怕引来祸乱。
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诸葛恪得驴,骆宾王写诗,这些小故事都知道吧?
为什么在那么个通信都困难,纸张贵如金,人一分离就是永别的年代,这些神童的故事会广为传播甚至一直传到了现代?
宣传。古时候的门阀世家大家族都有专门的这么一个团队,他们的工作就是搞宣传,给自家的后辈子弟增加名气树立口碑。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造形象,立人设,为他们以后的科考和仕途铺路。
司马光,西晋皇族之后,孔融,孔子的世孙,曹冲不用说吧?大家都知道,诸葛恪亲叔叔是诸葛亮。
即使他们这样的家世仍然需要宣传来造势塑造口碑。
所以口碑的重要性不需要谁来说。口碑的形成什么最重要?是内容,也就是我们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
再一个就是价格。
我其实始终弄不明白为什么国内的景区里都要把物价提起来一大截,还理直气壮的。
景区商业我不反对,这个是必须要有的,但是景区只知道商业化那就不对了,尤其是高昂的收费,这是自断生路。
我记着我听过一句话,景区是公家的,收上来的钱才是自己的。
上级管理部门只看盈利不看其他,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而且还逐年加纲,给任务下指标,我听了都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我们长期以来的外行指导内行是方方面面的,像这样的外行闹出来的笑话更是一箩筐,说都说不完。
唉。”张铁军叹了口气,搓了搓下巴:“算了,不说了,絮絮叨叨说了半天你们估计听着也烦,总之,希望一切都好吧。
我在这里预祝成都乃至四川的文化旅游产业红红火火,越来越好。大家共勉。”
大家一起举了一杯,谢书记说:“现在,在这样的场合,像铁军这样什么都敢说的人可不多了,起码我就不行。”
大家都笑起来,各有所思。
谢书记看向旅游局的局长:“要记清楚,回去多琢磨多学习,咱们省内旅游资源不缺,缺的是把它们打造好推出去的团队。”
旅游局长点头答应下来,谢书记又看向文化厅厅长:“文化是一个大概念,怎么细化,怎么被人了解和接受,要多想一想。
我觉得张委员说的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你们要多花心思去挖。”
文化厅长是了一声,看向张铁军:“张委员,我听说辽东在搞文化和旅游结合的试点,这事儿是真的吧?”
张铁军点了点头:“是。文化和旅游本来就是相通相融相互的事儿,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旅游本身就是一次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是事业,也是产业,更是一种极大的旅游资源,而旅游可以更好的促进文化事业产业的发展和交流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