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您的愿望恐怕是个奢望。”朱绰说道:“庾亮和温峤因为实力不够强大,不得不推举陶侃为勤王军的盟主。而陶侃呢,也对明帝临终没有让其成为顾命大臣而耿耿于怀。甚至我听说,苏峻和祖约、陶侃,曾经在建康的‘琅琊酒肆’互相倾诉心曲。”
桓彝听了朱绰的话,点点头说道:“人这个字太简单,太好写。只是做人,做好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做一个一心为朝廷和黎民百姓的忠臣,遇事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的忠臣,太难了!”
朱绰等人看着桓彝,桓彝继续说道:“我桓彝与元帝同一年出生,今年五十三岁。元帝驾崩已经五年多,明帝驾崩也有三年。我披着个‘江左八达’的虚名,年过半百被朝廷任命为宣城内史。为了报效朝廷,我桓彝早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誓与城池共存亡!只是我那五个儿子,长子桓温才十五岁。次子桓云,三子桓豁,四子桓秘,小儿子桓冲,都还没有养育成人,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桓彝说完这些,眼里流下了一串串的泪水。朱绰等人也不由自主,眼里噙着泪花。两个亲兵架着桓彝,从城楼上往下走。
兰石城大帐里,俞纵和几个将领正在商议退敌之策。俞纵说道:“几天前,泾县东面乌溪岭‘桓公城’被苏峻的军队攻占。泾县县城东面没有了屏障,苏峻的一千人马已乘船到达兰石北面的青弋江,率领战船的是贾宁、卞阐。现在我们是南北受制于人,腹背受敌。如果我们保不住兰石城,那桓彝大人就危险了!”
桓彝还派了自己的长史裨惠,协助俞纵守卫兰石城。裨惠站起来说道:“俞将军,苏峻从芜湖派来的战船,意在攻打泾县县城,接应南面的韩晃,然后逼迫桓大人投降。如果苏峻的援兵和韩晃南北夹击兰石,桓彝大人就会开城出击,腹背受敌的反而是苏峻的援军。所以,俞将军不必忧虑,请尽快出击,攻打韩晃!”
“裨长史所言甚是!弟兄们,每个城门留下二十个士兵把守,统一听从裨长史的号令。剩下的弟兄,和我攻打韩晃的叛军!”俞纵高声说道。俞纵率领三个将领,四百多士卒,打开兰石南门,准备和韩晃的士兵开战。兰石南门外,有一条依势而建的防线,全部用条石垒砌而成。俞纵吩咐道:“弯弓搭箭,准备战斗!”
韩晃率领五百士兵,在离兰石防线不远处列开了阵势,但并没有要攻打的意思。俞纵通过豁口看了看韩晃的人马,回头问身边的一个亲兵:“韩晃带来了多少人马?和我们差不多?”
“回将军,韩晃大概有两千人马,他是不是把大部分人马隐藏起来了,还是有什么诡计?”这个亲兵提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