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最新式燧发枪的好处就是 不需要再挂一条长长的火线了。
士兵也不需要带着火折子。
更不惧怕下雨,刮风,下雪这种天气。
直接拿着一根枪棍将铅块塞进去,举枪便射就行,
尽管他的缺点还很多,但是在如今这局面,如果能大规模生产,将很大的提高战斗力。
“这枪年产多少?”
宋应星立刻回答道:“回陛下,如果将产线提高到十倍,每月可生产五百支燧发枪,所需银两约四万两。”
八十两一支?
这个价格有些贵了,但因为是整体的价格,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算下来也是差不多。
徐光启一直在盯着皇帝的脸,生怕他有些不悦。
朱由检的脸没有什么表情,钱他现在还要五六百万两。
一年四十万的费用还是付得起的。
“把产线提高到二十倍,朕每个月给你们拨款十万两,要求半年内最快 研发出三千支燧发枪。”
“工人不够就去花银子去请,不要克扣他们的钱,枪就是兵的命,如果因为工人不顺心,导致枪出现问题。”
“朕可是要拿你和孙元化问责的。”
宋应星连忙回复:“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件事。”
今天皇上肯拨这笔钱,说明对工部还是非常认同的,要不然别说每个月十万两了,两千两都要不到。
接下来,朱由检继续往下看。
兵器这一页,还有一种类似于诸葛弩的箭。
他的造型类似于左轮手枪的转盘,插满火箭后,点燃。
后面需要两个士兵,一个人转,一个人点。
转盘里的火箭就会一发发的射出去。
射的距离多达两百米远,而且火药被点燃地面还会爆炸。
这不就是加特林么。
这种武器,在真实的明代历史上也出现过,适合架在城墙上,至于为什么没有大规模使用。
也有可能是太过于理想化,这只是最基础的加特林模型。
朱由检对这个武器给予了肯定,并让宋应星尽快运用到实际中。
图纸画的再好,也要能用的出来。
他接着往下看,发现还有十眼火铳,比三眼火铳还多七个。
这是真敢想啊。
“宋应星。”
“臣在。”
“你觉得目前建造的宝船还可以改进一下么?”
宝船?
徐光启和宋应星对视一眼,原来皇上的目光在海上。
现在大明的宝船还是采用了郑和下西洋的基础。
采用了硬帆结构,帆篷面带有撑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