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苏克萨哈不管不顾,而且也未受到孝庄太后、其他重臣的反对。
苏氏是两白旗与正蓝旗的领袖。厦门之战这三旗折损最大,想来苏氏的同僚亲旧有不少亲人死于此役。苏氏这种头脑简单的武人怎能不冲动?
何况战前,苏克萨哈的白旗系在实力和风头上与黄旗系旗鼓相当,甚至还略胜一筹。经过此战,白旗系的政治本钱没了,实力一落千丈,再无法与黄旗系争衡。未来将任由黄旗系摆布。
事实也正如此,幼年的康熙刚即位不久,鳌拜一伙就开始了大肆的报复与清算,无所顾忌的凌辱白旗系,最终将苏克萨哈一派完全消灭。这根子就是在厦门之役铸成的。
厦门覆师对顺治本人的打击更加巨大,顺治究竟是否像传言说的那样,死于厦门海战,这一点我以后会详细剖析,但从当时而言。
满洲军事集团刚经历了磨盘山损失近万人的重大打击,紧接着又在厦门遭受又一次歼灭性打击,对于仅有四五万男丁的满洲八旗来说,损伤是致命的。
即使按清朝官方说法,顺治死于疾病,然而早在前年郑成功直捣江宁之时,就已体弱多病、多年来饱受内外矛盾折磨的顺治就经历了一次身心打击。
而此次厦门之征,对寄予极大期望,一心殷殷期盼要为满清彻底征服汉人划上圆满句号的顺治来说,幻想破灭不说,满洲甲兵这一立国根基被毁坏,不堪重负之下难以承认如此冲击。
接下来的一月,他心爱的弟媳人董鄂妃又撒手而去,事业与爱情的残酷打击,彻底压垮了这个年仅22岁的异族青年,次年正月,入关后的第一位满洲皇帝在失望与痛苦中离开人世。
郑氏政权保住了金厦,却也无心再北上,而是东复台湾,以开辟一个新的立脚点,然而,郑成功却颇为后悔,收复台湾,改变不了自身的困境。
清廷虽不能用军事手段征服他,却能用严酷的“迁海”政策将他隔绝起来。而金厦军民又视当时的台湾为荒岛畏途,因偏狭而一再坐失良机的郑成功,在台湾面临进退失据的处境,更加残暴急躁。
其刚愎自用、果于杀戮的毛病愈演愈烈。文官稍有微故就被举家杀戮,凶暴如此,最后逼得亲儿子郑经与金厦军民联手拒命,将之孤立于台湾。公元1662年农历5月初8日,久盼金厦音讯未果的郑成功,在绝望中气急身亡。
一年后,一颗真正伟大而不屈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坚持在滇缅边境抗清的李定国,在失意与孤独中离开人世。
从1661到1663,明清双方最重要的三位人物先后离世,大明抗清在最后一抹落日余晖中落幕。也许令李晋王、张煌言等在天之灵稍感欣慰的是:不可一世的满洲八旗的辉煌,也随着大明抗清最后的余晖而一起沉降。
满洲八旗的鼎盛期一去不返,从元气到精神、作战能力都再未恢复到过去的状态,开始无可挽回的衰退。而满清更多依仗其较强的政治才能和领悟力在危机中延续下去。康熙十二年,三藩乱起,满洲八旗一次次败在吴三桂、郑氏军队的手下,以至清廷不得不主要依靠绿营为平乱主力。
满洲主力畏战、消极避战成了家常便饭。即使在福建面对衰落的郑氏势力,竟也是惨败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