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君洛想要在华夏实行教育普及,进行大规模的扫除文盲。
可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就是老师,想要对全国八千多万人进行普及教育,所需要的老师数量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
现在到处都十分缺乏人才,更不用说招募几十上百万的老师了。
而且现在华夏大明即使招募了一批老师从事基础教育普及,这些人中间也存在着良莠不齐。
但是不管怎样,这件事都势在必行,朱君洛立即召集内阁成员,商讨如何部署这件事。
等各位内阁成员到了以后,朱君洛便立即将此事说了一遍。
在御前内阁会议上,朱君洛任命张煌言为教育部部长,张名振为民政部部长。
张煌言提出建议,可以先从各地选拔人才,然后统一进行培训,再将这些人派往各地。
虽然现在到处都急需人才,尤其是能够识文断字的人,但是除了被各个工厂和军队招募走的人以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赋闲在家。
这其中有的是因为身体原因或者年龄原因,没有被选取进入工厂和军队。
也有一部分是因为眼高于顶,读了大半辈子的书,不愿意去工厂和军队,但是又没有通过考试,不能成为大明的官员。
将整理出来的各地人口名册拿出来看了以后,发现还有大量有知识能识字的人。
华夏这么多人口,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识字率,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
朱君洛看着人口的名册,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立即开始招募人员,先行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老师,然后再一步步地扩展人员。”
“陛下所言极是,臣等立即安排。”
“教育是国家大事,你等务必要慎之又慎,即使进展慢一些,也要将选聘老师把好关,我们要的是能开民智的老师,而不是愚民的老师。”
张煌言和张名振点头称是,然后朱君洛又和几人一起商议了普及基础教育的一些细节事项。
很快,朱君洛的一项新的政令通告天下,从民间选出教化百姓的老师。
民间有很多识字的秀才和书生等,正在为没能考取官员一事而懊悔。
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立即兴奋了起来。
华夏的很多读书人,受多年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吃皇粮情有独衷。
朱君洛这道政令,无疑又给了人们一次机会。
这次考试并没有等候多长时间。
发布政令后三天,便立即开始第一次招考。
而且每隔十天,便又有一次招考。
一批批预选的老师被招募到各地的府衙。
然后便开始了培训,这些预选的老师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身家清白,没有任何不良记录。
除了学识方面,经过统一的考试,而且在品行方面也经过了初步的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