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盛夏,苏锦璃向来怕热,在西悦书局四处都摆了冰块,连水果都是冰镇了才端上来。
如此一来,书局的花费剧增,但苏锦璃从不会为账目担忧,因为她接手后的书局和以前已经有了极大的不同。
当初周程墨搞起来西悦书局,本意是为了四处搜集的珍贵孤本和修复残本能有个存放的地方。
后来苏锦璃提议,这些书光留在书库里便是死物,不如让它们能被送到能懂它们价值的人手里。
所以周程墨才搞出了筛选机制,三轮投书,最后一轮需得投书之人以此书做一篇文章,然后再由书局主人选出最有文采或见解最为独特之人,由他独得此书。
像这般苛刻条件投回来的孤本,便如同身份的象征,是能在文会或朝野都能拿出来炫耀的东西。需要彰显声名的才子们,也都费尽心思想投到西悦书局的孤本,是最快能在京中扬名的方式。
但周程墨是魏晋风骨的大儒,对身外之物极不在意,当初把书局经营的俗事几乎全扔给苏锦璃,也从未指望书局有多少收入。
而在他离开京城之后,西悦书局却因为他的声名而变得越发神圣起来。
许多人慕名而来,来了就不愿轻易离开。哪怕投不到书,在这里也很容易遇上上对文史经略颇有见解的知己,或是平日里难以见到的才子官员,
苏锦璃见来的人愈来愈多,索性将书局后院开辟名为“稷下”的斋院,意在重现几百年前稷下学宫百家争鸣的盛景。
当然,苏锦璃做这件事也并非因为什么文人风骨,她纯粹是觉得这群人有钱有闲,既然用了她的地方,总得让她赚点银子。
于是按照她的吩咐,稷下所供的茶点都以诗文命名,价格更是高得离谱,若是出不起银子的书生,觉得自己学问够高的,可以做一首诗或者字画相抵,然后她将这些字画挂起供人评判,没想到竟发掘出几名颇有潜力的落魄才子。当他们名声鹊起之后,这些字画也就能以更值钱的价格卖出去。
于是不知从何时开始,西悦书局里的“稷下”成了大魏有才学的儒生们坐而论道的地方。
太学院的学子们,甚至翰林院的官员们,都将这里当做了一块能交流辩论的圣地,在这里没有阶级和身份之分,只靠学识占据一席之地,让他们能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与随意。
而他们原本还有些担心,书局主人是个已经出嫁的女子,对他们这些外男需得小心躲避。
可很快发现苏夫人为人恣意大方、至情至性,虽总是懒懒不爱说话,但偶尔对他们的辩论点评,听起来都是犀利而独特的。
特别是太学院的年轻学子们,虽与她交道不多,但对她印象极好,再想想以往那些传言,只觉得荒谬至极,恨不得上去为她辩驳几句才好。
后来,有位年长的翰林院侍讲去了趟稷下文会,他看那群太学院的学生苍蝇般跟在苏锦璃身后,一时间又是皱眉又是摇头,于是第二日下朝后就将沈心驰拦下。
他摆出一副长者姿态,语重心长道:“以沈大人如今的地位和名望,夫人还是不该如此抛头露面。西悦书局来往皆是君子学士,岂是女子能去的地方。”
沈心驰却回道:“西悦书局乃周程墨先生一手创办,内子是周先生唯一承认的弟子,周先生在离京时曾让她好好经营书局。所以内子是为了完成老师的嘱托,也为大魏有一处学术论道之地,这些和她是谁的夫人并无关系。”
那位侍讲告状不成反被将了一军,也只得悻悻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