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武装部队统称“夏王军”。
一、夏王军下设:后勤部、装备部、文宣部、参谋部;
二、总参谋部下设:夏王陆军总部、夏王海军总部;
三、夏王陆军所有集团师改为“军”,集团师司令改称军帅;
四、全部武装部队,改用夏王军旗。夏王军旗为长方形红色底,中间一个黄色“夏”字;
五、更换军服。式样是吴天佑出的,仿后世南方北伐军军服、士官有肩章。陆军为蓝灰色,海军为白色;
吴天佑看到了贾绍明递过来的参谋部整改计划,是一阵肉痛。改改名称,就是换汤不换药,不用花钱。可这换军服就是大手笔了。
扬威军现在下辖9个集团师、2个近卫集团师、1个左五军,加上3个台湾师,总兵力接近40万。还没算后勤部队。每人按两套夏装、一套冬装算,最少都需要150万套。这费用是海了去了。
不过,吴天佑还是核准了幕僚府、参谋部的改制报告。只是军服一事,分批换装。
吴天佑对幕僚府和扬威军的改制,引起了中枢的极大不满,立即派员到杭州质询。吴天佑根本不出面,有总参谋部和政务厅和对方打太极。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中枢也拿不到政务厅逾制的有力证据,只好不了了之。
清廷慈禧太后也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命令曾国藩、李鸿章派人行离间之计,加深彼此的间隙。同时让湘军、淮军等加大围剿捻军的力度。
而在外作战的太平军各部,对于幕僚府、扬威军的大力度改制也的心里茫然,说不上对错,反对、支持、中立的都有。遵王赖文光就是坚决反对者,认为夏王僭越。但你要他说出夏王那里逾制了,他也说不上来。
不过,遵王现在没空去理这些。曾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的军队在步步逼近,压缩了捻军的活动空间。现在整个捻军被压缩在归德、陈州两府。而归德、陈州两府河溪众多,并不适合以马队为主的捻军作战,形势非常严峻。
遵王赖文光和梁王张宗禹最后只得分头行动,赖文光率军向东突破淮军防线,杀入江苏;而张宗禹向西,撕开曾格林沁的围堵,杀入开封府。张宗禹部仅剩万余人,而赖文光部也不足2万,两军在突围过程中均损失惨重。
张宗禹部只能继续向西,最后在襄阳一带,和李世贤的粤北太平军会师。而赖文光部在突进江苏后,无法立足,只得一路向南攻城拔寨,于8月底进入夏军控制的和州。
留在中原的部分捻军,在湘军、淮军强大攻势下,纷纷投降,中原捻军基本被扑灭。
清廷立即命各部转战西北,围剿扶王陈得才、启王梁成富、祜王蓝成春为首的“西北太平军”。川陕一带顿时战云密布,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和州,赖文光非常矛盾。中枢因为没有足够的钱粮,要求赖文光部捻军攻占庐州一带为根据,自谋生路。而赖文光知道,庐州一带大战后至今未恢复元气,就是占领了,也没有足够的粮草养兵。
而夏王的回复更绝:接受改编或是离开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