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佑听后满头黑线,泥马,原来竟然是这么回事。他是在电影里是看过古代帝皇登基有玩这种三辞三让的把戏,没想到这次自己推辞让大臣们误以为是在玩三辞三让了,看来他们很快有得第二次劝进,跟着还有第三次劝进,大家都这么认真演戏,累不累啊。
搞明白了这个问题,吴天佑又想起了另外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
“玲儿,你这么聪明,就帮我想一个事。你知道每朝都会有终结的那天,天家的遭遇都很凄惨,我要是登基做了皇帝,我吴家的子孙怎么办?”
王玲眨了眨眼,没有直接回答:“夫君,万事万物都要经历从生长、兴旺到衰落的过程,你我也不例外,迟早都得去地下见列祖列宗。既然结局已经注定,何不直接下去见列祖列宗就是了,还折腾个啥?
更何况你走到这步,就算你不做皇上,你认为后来者会放过我们吗?”
卧槽,原来是自己想多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己纠结了那么久的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古人根本没人会考虑,只有自己这个脑残才这样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没有了纠结,吴天佑心中大悦,决定陪一班大臣好好演一演“三辞三让”的剧本。
既然决定称帝,第二天吴天佑就把贺黎明几人招来,问问都城的事进展如何。而尚书省给出的首选竟然是古都西安,和吴天佑的想法相去甚远。
不过,吴天佑拿自己给他们的几条要求来衡量,还真特么的全部符合: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又没有水患、在中部地区又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沉淀。不过,吴天佑知道后世西北沙漠化很厉害,如果在西安建都,建一个超级城市在西北,会给当地的生态雪上加霜。
第二个是河南洛阳,和西安一样,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沉淀比西安只强不弱。而且水源、水患、交通等都没有问题,确实是不错的选择,吴天佑本人也很喜欢。
第三个居然是长沙府。长沙在水源、水患、交通等都没有问题,而且,长武铁路、广长铁路、杭长铁路在此交汇,铁路交通优势巨大。但他的文化底蕴是最大短板,虽然长沙的文化底蕴也不错,但同四大古都相比,明显不在一个档次。
长沙能入选,其实有一个很搞笑的原因:按照吴天佑老爸吴如孝和他家乡那帮叔公们弄出来的族谱,他们嘉应吴氏的祖先一直追溯到了西汉的长沙王吴芮(ruì)身上,这长沙就成了吴家的祖地了。
吴天佑其实特别理解他自己的父亲,这皇家总是要修族谱,弄一个威风的先祖出来撑门面,可惜吴氏出名的人物实在太少,做过皇帝的一个都没有。
半个皇帝倒是有一个,就是康熙年间造反的吴三桂,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时在衡山举行郊天登极之礼,国号为周,年号昭武,前后做了五个月的皇帝。可吴三桂的名声实在是太那啥了,没人敢用啊,所以才追溯到了西汉的吴芮。
吴天佑自然不信这套,不过老人家喜欢就由他去折腾,反正全世界做皇帝的基本都这么干过,也不算丢人。
结果,吴天佑放弃了洛阳,却圈定了长沙府,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铁路。
长沙的铁路在未来两年内将四通八达,不仅有利于经济发展,更有利兵力调动,使京师的安全更有保障。而洛阳,并不在吴天佑铁路建设的优先范围内。
华国的铁路计划是从武昌—襄阳—河南南阳—陕西西安,优先修建去西北的铁路,这样就绕过了洛阳。只有在保证西北铁路修建进度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中原的铁路建设。所以,在未来10年,洛阳也未必能通铁路。
而由于黄河的通航条件并不好,水运受到极大限制,仅靠陆路运输无法支撑京师的建设和发展的,所以,在铁路未通之前,吴天佑暂时不考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