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正在天津督战。接到大沽口炮台的报告,他一点都不吃惊,他知道大沽口是不可能抵挡住华国海军进攻的,自己在天津也挡不住,甚至清廷也挡不住。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摆在那里,华国的枪炮全是自己造的,打多久都行。
而清廷的火器基本就是从洋人手中购买的,就那么多,打完了就没了。更可气的是,西洋列国提供的武器性能还比不上华国自产的,你说这仗还怎么打?
当然还可以用谋略,但这得看华军上不上当啊。按照以往华军那种四平八稳的打法,你就是想用计,也没处可用。没办法,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尽力而为吧。
李鸿章在天津外围就修了三道防线,有5万大军在此驻防。而在大沽口,淮军也布置了1万精锐,对华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
天津城后面,李鸿章在东安、礼贤庄、黄村三地还布置了三道防线,层层拦截华军,以迟滞他们的进攻。希望等华军的陆上补给线拉长后,袭击华军的粮草弹药补给。
这是一种非常老套又很有成效的打法,机动性虽然很差,却龟缩成一个王八壳一样,让你无从下口。当然,如果你牙口够好可以直接嚼碎这个王八壳就另当别论了。
当晚,华国太平洋舰队退至塘沽附近海面等待,王明山召集各舰长开会,商讨明天的战斗。大家其实也没对这次会议有什么期望,因为就是照今天这么打法,明天基本就可以拿下大沽口了,就等陆军达到过去占领即可。
不是海军不想去进行陆上攻击,是华国海军到现在依然没有组建海军陆战队,海军总不能拿水兵去打陆战吧,培养一个合格的水兵,要花费三到四倍的费用,而且至少也要2、3年才能成长起来,花费大了去了,那可亏大发了。
由于战斗进行的平淡无奇,会议的总结都有点走过场的味道,到了邓世昌这里,就不同了,他根据今天清军炮台的表现,推断敌军开花弹不足,而且敌军的开花弹威力有限,对整个舰队威胁不大,建议整个舰队前至2公里处交战,以提高命中率。
不得不说,邓世昌的提议很有吸引力,也有利于舰队以后打硬仗能有更多的实战经验。王明山稍加考虑就接受了邓世昌的提议,在2公里距离和敌炮台对战。
四月十六,太平洋舰队再次来到大沽口海面,舰队在进入4公里距离时,旗舰明太祖号就升起了交战旗,战队并没有停下,而是一边炮击一边前进,直至前进到2公里距离才减速缓行,在2公里距离上徘徊与炮台作战。
由于是近距离炮击,战斗比昨天激烈的多,开战10分钟,炮台就损失了两门火炮,太平洋舰队也有三艘战舰被击中,死伤了十几名水兵,但船体无碍。
炮战打了40分钟,大沽口炮台已经损失了10门火炮,加上昨天损失的8门,仅剩32门火炮可以作战,更严重的是,炮手已经损失过半,整个炮台陷入崩溃的边缘,如果不是队官、营官在督战,估计炮兵们早跑光了。
太平洋舰队虽然也被炮台炮弹击中,但绝大部分都是实心弹,而且也根本无法击穿战舰的装甲,除了伤亡几十名水兵外,并没有其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