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眼下的态势来看,郭子仪他们若是全力而战,拿下幽州并不是难事。
但若是继续攻向辽东,很容易受到河北叛军从身后而来的突袭。
不如先将河北叛军收拾掉。
没了河北叛军在前边挡着,辽东自然再无法蹦跶。”
见李隆基只顾喝茶而没有反驳,高力士从内侍手中接过茶壶。将李隆基的茶碗续满后,继续劝慰道:“高仙芝与封常清被劫走后,老臣派人去潼关走了一趟。
虽然不愿承认,可事情确实如罗一信中所言。
边令诚是误听谣言,错怪了高仙芝与封常清。”
其实高力士知道根本就没什么谣言,压根就是边令诚出于报复而故意诬陷。
可要高、封二人性命的旨意以下。
潼关大军中知晓人被劫走的那些人军将又好不容易给封住口。
没法提边令诚的错,不然李隆基也会跟着丢了颜面。
传扬出去,更是会被人私底下骂做昏君。
李隆基也知道是怎么回事,见高力士故意说成这样,将茶碗放在身旁,眼睛一瞪道:“朕说过,大唐的事轮不到那个狗东西插手。
你也不必未朕遮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朕宁可下罪己诏,也不愿更不能按那狗东西的安排来行事。”
李隆基的话,让高力士生出了一股无力感。
他突然间觉得李隆基是真的老了。
再没了曾经的英明与睿智。
通过决定御驾亲征,又如儿戏般改变主意。
又如孩童志气与罗一用诏书打嘴架。
以及只听一面之词就下令斩杀两个成名已久的将帅。
英明与睿智,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在圣人的身上。
可不管再怎么失望,风风雨雨一路陪伴了李隆基几十年。
他能有今日的一切,都是李隆基所赐。
而且再怎么贪财,也还知道忠字怎么写。
再任由圣人如此下去,大唐恐怕真要平叛无望,他也会真成了奸佞。
想到这,高力士竭力压住心中的无力与失望,打起精神对李隆基轻笑道:“陛下还在气头上,没想明白其中的关窍。
天下的百姓有不少都觉得陛下对罗一过于寡情。
若是将这次罗一的上书昭示天下。
再册封个御外的招讨使,甚至是将东平郡王转赐给那个狗东西。
不但可以扭转舆情,更会显出陛下的宽仁。
甚至还可以借此打击叛军的士气。”
见李隆基又要瞪眼睛,高力士抢先苦笑着继续道:“陛下,老臣追随您几十年,断然不会说谗言与您。
眼下真不是与罗一那狗东西置气的时候。
早些将叛军荡平,恢复天下的安宁才是首要。
之前的靺鞨人,对契丹人,蕃人,还有南诏人,都是在隐忍之后才将其打断了骨头。
陛下再忍一次,万万不能将辽东真推向河北。
况且册封那狗东西,只会让人对您夸赞。
让辽东去对抗北地胡蕃也能保全国力,于国于民都不受太大损失。
待河北安定后,想怎么与罗一算账就怎么算账。
此时此举,对大唐而言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
还请陛下三思。”
李隆基从不怀疑高力士对他的忠心。
加上几年前因为对李林甫与安禄山两人,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把持北地军政的担忧而谏言被斥责后,高力士再没这样说过肺腑之言。
李隆基动容之下,不得仔细思虑高力士的这番话。
仔细衡量利弊,确实如高力士所说。
相较于大军打过去,一张纸,些许墨,几行字,就能先稳住辽东,其实是最划算的。
而且有辽东扛住外敌,对于平叛后的国力恢复也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皱着眉头沉默了半晌,李隆基不甘心的先呼哧呼哧喘了几口粗气,随后从牙缝中挤出声音道:“朕是真不甘心。
可眼下叛军势头依旧猛烈,朕再不甘心也只能先容那狗东西多蹦跶几日。
既然要秋收算账,那就能给他的都给他。
不但高仙芝与封常清这两个逆臣顺了他的意,东平郡王也一并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