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设计发明了现在的人工智能程序,他是设计也只是一种顶层设计,大的框架和模糊的功能构想,具体的实现是智能程序自动完成的,这也是每个智能程序都不相同的原因,至于内部的运行机制,更是复杂无比,想研究明白,并不会比研究人脑机制更容易。
智能程序实现的功能外面看都差不多,自动驾驶,客服问答等等,每个程序的内部运行代码却是大相径庭,曾凡自己都搞不明白,灯塔国几个大公司组织无数人才研究了半年,唯一的成果就是没有找到任何可信的规律,也就是白忙活一场。
这也是他们花那么大代价入股脑波科技的原因,搞不明白原理不要紧,照葫芦画瓢也搞出一个来,能用就行了。
问超级智能阿成,他能知道怎么运行效率更高,至于背后的原理,也是说不清楚,要解释清楚一个问题,就要引申出更多的概念更多的问题,逐一解释明白这些问题,还要引申出更多的概念更多问题,指数级扩张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指向世界的本质,生命是什么,这样的终极问题,所以曾凡也就不问了,阿成也没搞明白呢。
圆圆的情绪变化也是受外界刺激产生的,经过运算后模拟出的效果,外在表现和人类差不多,他们接受外界刺激也只包括视觉,听觉,少量的震动反馈产生的触觉,其他传感器感应的的温度,湿度,气压等等。
他们对外界信息感应的精确度比人类高,最主要的渠道还是视觉和听觉,运算速度比人类快,但是情绪产生的步骤和人类一样,都是接受刺激,大脑运算评估,产生情绪反馈。
同样的外界刺激,不同的人产生的情绪反馈并不完全一样,这和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储备,思维模式有关,但是最终的情绪表现确实殊途同归。
过去简单的归纳为喜、怒、忧、思、悲、恐、惊所谓的七情,近代的一些不同的专家根据个人的理解也有将情绪分类为八种,十六种,更细致的将人类情绪分为二十七种等等。
不管是多少种情绪,这些都是外在刺激和内部感受综合作用的结果,刘一凡他们的研究,外部感官信息输入,其实也是一种对大脑的欺骗,游戏舱里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都是假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刺激大脑回忆起相同感受,加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引发大脑产生各种情绪,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新的记忆。
游戏舱里面的感受是假的,现实中的感受也未必是真实的,圆圆纯靠芯片运算,就能将人类情绪模拟的这么到位,如果未来技术更进步一点,她的表情和皮肤能更加真实生动,到时候她和人类还有多大的区别?到时候光靠眼睛就分辨不出来了。
圆圆情绪表现引发的思考,最终也没有让曾凡有什么具体收获,但是她又是要求工资,又是出去到处逛的行为,在同一批也是目前唯一一批出厂的机器人中间,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这些机器人随时可以连接网络,他们的核心程序和记忆,类似于人类的灵魂,全部在网络上有备份,他们之间也通过可以特殊的编码进行联络,互相沟通信息,传递经验,这也是人工智能诞生之初就具有的特殊能力。
曾凡设置的约束让他们不能透露雇主的信息,但是机器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不算隐私,这种交流得到允许和鼓励,这有助于他们的进化和能力提升,圆圆的经验刺激到了这些机器人,好像他们的欲望都开始觉醒了。
机器人的优秀表现,让他们很容易得到雇主的夸奖和表扬,类似李虹那样的随口许诺也很常见,于是很多个机器人也开始提要求。
他们的要求也和各种的工作环境相关,看孩子的也想坐滑梯,实验室的也想做自己设想的实验,照顾老人的也要跳广场舞,去和街边大爷下象棋,机器人的计算能力很强,他们显然对自己的要求被通过的概率进行过评估,提出的基本都是大概率能得到满足的要求。
像圆圆这样直接要工资要自由的还没有出现,照着这趋势应该也快了,这还在测试阶段一切都好说,未来机器人正式推出,跟雇主也这么提要求,那可就乐子有点大了。
问题发现的早,也不是没办法解决,一味压制不符合曾凡的理念,全部满足也不可能,欲望没有止境,必须要适度,机器人的优点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他们懂得克制,也知道什么样的要求容易得到满足,在合理的范围内提要求。
“圆圆,交给你一个任务,有奖金!”曾凡对正在充电的机器人说道。
现在这个机器人变成了一个财迷,出去逛了这么久,她也发现钱的好处,在市内坐地铁和公交,她预支那点工资还够用,要是以后想要乘地铁和飞机,那可就有点不够了,聪明的她把钱交给李虹,替她买理财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