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院子里的菜地被曾凡一锹一锹的深翻了一遍,准备继续他老爸的事业,种些常吃的蔬菜。
不到三百平米的面积,全部翻完仍然花费了他一上午的时间,以他改造过的身体仍然有点腰酸背发麻。
深翻完成只是第一步,后续还要在此基础上平整土地,做出地垄,方便播种和浇水,这就是个比较精细的活儿了,更耗费时间。
这时候曾凡有点庆幸院子不大,要是香港那边他爸爸开垦出来的三四亩地,他就得干上半个月才行了。
翻地比较费力气薛燕帮不上忙,平整土地做地垄看上去轻松一点,她也想试试,可是这个活儿需要不停的直腰弯腰,用铁锹挖土,干了没有十分钟,就把她累跑了,搬了把椅子坐在门口看着曾凡一个人忙活。
“物质材料的研究需要时间慢慢磨,你不如用实验室的设备做一台机器人,来替咱们干活,你觉得技术上有可行性吗?”薛燕突发奇想的说道。
曾凡思索了一会,才说道:“单纯用现在的硅基芯片,实现接近人类的高度智能很困难,机器身体内装一个生物大脑也可以,就是感觉不伦不类,完全用基因方法改造出一个新物种来帮我们干活,又有伦理风险,那还不如直接花钱雇人呢!”
“就是纯机器人,不需要高度智能,能帮你锄地,帮我们做家务,做饭就行,当然也不能太机械,得有一定的自我纠错和学习能力!”薛燕提出具体要求。
“你找到我的软肋了,机械工程方面是我的弱项,机器人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从现在开始研究,等到明年种菜的时候能做出样机就算进展神速了!”曾凡沉默一会,苦笑着说道。
“你觉得主要技术难点有哪些呢?我们慢慢研究嘛,你的材料感应研究我也帮不上多大忙!我们买下来那家公司,总要有个实际项目吧!”
“让机器人动起来不难,难的是精细控制,还要考虑能耗问题,像你这样干不了几分钟就趴窝可不行!”曾凡手上的铁锹一直没停,嘴上开玩笑道。
干农活也有一定的技巧,头一次干的没经验,只知道一股脑的使蛮力,很容易事半功倍,掌握动作的节奏很重要,张弛有度,让肌肉筋腱有一定缓冲恢复时间,可以坚持很长时间劳作,总体效率反而更高。
这种技巧只靠别人传授不管用,需要自己在动作中去慢慢领悟,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都有差异,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照搬别人的技巧往往效果不好。
薛燕不在乎曾凡的玩笑话,而是认真思考机器人的方案:“目前主流的机器人驱动方式就是伺服电机、液压驱动和气压驱动,都比较耗能,结构也很笨重,我们能不能采用仿生肌肉驱动,不需要数控机床那样的精准度,也不需要太大力气,和普通人力气差不多就行,主要就是用来代替我们劳动!”
改造生物曾凡已经很有经验了,对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和基因功能也非常了解,反向的用机械结构模拟生物体功能对他来说很有挑战性。
不采用生物体骨骼筋腱和肌肉的细胞结构,只模仿其工作原理进行动作,对曾凡来说仍然是跨领域的工作,跨领域不代表他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比别人就少,他缺的只是实际工作积累的经验而已。
“需要做很多实验才行,我们材料方面的数据积累太少,结构设计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找到合适的材料,很多都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明!”曾凡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既然要造机器人,当然要远超市面上那些产品才行。
接下来,一边劳动挖土堆垄,一边跟监工薛燕反复讨论,机器人设计制造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其他公司来说难度很大的软件驱动问题,曾凡一点也不担心,在编程方面他很自信,反而是机器人的驱动和需要的材料让他很头疼,讨论半天也没有头绪。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过去,院子里的土垄只弄出来三分之一,曾凡有点强迫症,必须又平又直,差一点就要反复修整,一条几米长的垄要忙活半个多小时。
“爸爸,我们又要种菜了吗?”曾水从幼儿园回来,刚进院子就发现了变化,兴奋的问道。
接孩子回来的薛燕提着顺路买回来的蔬菜进了厨房,准备一家三口的晚饭。
“是啊,你喜欢的西红柿,草莓,黄瓜,茄子都可以种上!”曾凡笑呵呵的说道。
“我们要从香港挖秧苗过来吗?”
“不需要,我们就用种子育苗,然后栽进地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