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老太太走到门口,王发财赶紧把人拦住,“老嫂子,老嫂子留步,买卖嘛,有来有往才叫买卖,咋能一言不合就走了。这样,我也涨三十文,三百三。”
“我收你三百三,转手也不过赚二十文,还不如老嫂子你呢。下回再有这种事儿,嫂子可得想着顾平。”他语重心长一脸你占大便宜的表情。末了,还把顾老四给拉了出来。
顾媛觉得这个价格还算合适,她们二百文买的,卖三百三,一斤净赚一百三十文。不过看她娘的意思似乎还不满意。
老太太上下打量他,只把王发财看的莫名其妙才开口:“你这话啥意思,你以为遮掩三百文能拿下? ”
王发财转头去看女儿,王氏摇头,她婆婆确实没说是三百文买的。不过是她爹先入为主。不是她帮着婆家说话,她爹说的价格是铺子里上等食盐的进价,她婆婆带来的这个确实比铺子里最上等的还要好,堪称顶级。
一分钱一分货,顶级食盐的进价那也肯定不会跟上等的一样。
反正王家不知道这些食盐的真正价格,她完全可以信口胡诌。她一副‘你占便宜’的看向王发财。
“实话跟你说吧,这二斤盐我花三百六买的,给你三百八已经是很实诚的价格。咱青山镇还是有几户富贵人家的,你三百八收,转手四百五卖给他们说不定都有人要。”
“天底下识货的人不少,二斤盐而已,我相信你王老板的本事。”
王发财苦笑,他对着老太太竖起大拇指,“老嫂子,我做了大半辈子生意,今儿才发现,还不如你。”他拱拱手,“受教了。”
这意思是买了?直到手里拿着沉甸甸的荷包,顾媛整个人还晕乎乎的。
老太太笑眯眯的敲了下她的头,“傻了?这才哪儿到哪儿。”她掂了掂手里的荷包,大手一挥,“走,娘带着你买肉包子吃去。”
有钱了,不能亏待自己的女儿,想着女儿每次来镇上都要吃肉包子,老太太决定先给她买两个解解馋。
等会再去买肉,回家包马齿苋的包子。
考虑到还要收婆婆丁,老太太并没有接受王发财的建议把铜板换成银子。她直接让顾老四装了两个荷包,一个荷包装了七百文塞到顾媛手里,另一个荷包放剩下的六十文,她自己收着。
两人一边往肉摊那走,一边聊天。
“乖宝啊,咱俩先对对口供,一会儿回到家你就说咱们得婆婆丁好,人家二十五文钱一斤收的。你给娘算算,二十文钱,咱是赚了多少?”
家里到底有多少钱老太太并不准备让其他人知道,其他人啊都跟她不是一条心,让他们知道了准没好事儿。
顾媛不知这个时代的算数怎么算的,她尽量以她娘能听懂的方式来回答。“娘,咱们的婆婆丁有十二斤,十斤是二百五十文,二斤五十文,刚好三百文。”
老太太点头,她的乖宝就是聪明,跟她算的一样。
她接着说道:“这些粮食你哥他们要是问起来,实话说就行。”粮食是给大家伙吃的,没有隐瞒的必要。
她闺女运气好,能买到好的,他们买不着只能怪自己命里带衰。
也不知谁给老太太灌输的思想,老太太对她闺女的好运气有着迷之自信。
赚了钱,老太太难得奢侈一会,她直接让肉摊给割了二斤大肥肉。见女儿的目光一直往大棒骨上头瞄,她又要了根大骨头。
肉铺老板见她买的多,给钱也痛快,大手一挥又送了她一斤猪大肠。
母女俩收获满满的往城门口走。也是她们运气好,回村的牛车刚好还有位子,两人一人给了一文钱的辛苦费上了马车。
同车的都是村里人,看到顾媛跟老太太一人背着个背篓,几个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的挑挑眉。
有人开口,“顾家婶子怎么舍得买这么多东西,难道真让三强家的说对了,那婆婆丁老赚钱?”
顾媛在村里出了名的懒,平时上个山都喊累的人,会为了一文钱干活?这话糊弄顾家人怕都没人信。
可惜老太太出了名的彪悍,顾家男丁也多,即使知道顾家有猫腻,有三强家的这个例子在,也没谁敢去触顾家的眉头。
不敢去顾家打听生意,遇上了酸几句还是有的。
老太太耷拉着眼皮,“想什么?老赚钱你也去收呗。这不是家里人多,一个个饿死鬼似的,粮食都被吃没了。”
“婆婆丁放一晚就掉了一斤称。正好她四哥也说想妹子了,我就带着我家乖宝到镇上走一遭。”
老太太的话半真半假,她也不说东西是买的还是如何,让这群八卦的女人自己去猜测。
说起粮食,其他人深有同感,有人叹息:“谁说不是呢,我家今年的收成也不好,现在还能吃点野菜充饥,到了冬天……难喽。”
“谁说不是呢。还是顾家婶子好,有个在镇上的儿子,瞧瞧这又是大腿骨又是猪大肠的。”
做牛车就是这一点不好,车上的人东拉西扯什么都说。老太太就是料到这一点,她不想让人知道自己买了多少粮食,干脆就让顾媛把猪大肠跟大腿骨摆在明面上。
到时候大家的目光都被这两样吸引,谁知道她背篓里还藏着更金贵的粮食呢。
这话老太太没接,她只平淡的说着:“忙了这么些日子,家里都瘦的皮包骨,总得补点油水,不然生病了,不是更费银子?”
“我家没钱又有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不比大家伙,也只能买些骨头跟下水。”
不年不节的,庄户人家谁舍得吃肉,能吃个猪大肠跟骨头已经很让人羡慕了。
人多的时候顾媛并不开口,她低头坐在老太太旁边,双手紧紧地抓着背篓绳子。
她没发现人群之中有个老太太一直在偷偷打量她,特别是听到顾老太说回家炖骨头汤的时候,她眼睛亮的吓人,还跟着咽了咽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