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便开始着手忙活抢收高粱,高粱不愧是一种十分随意的作物,亩产也远远大过于稻米,一亩地的收成就能达到三石左右。当然,跟覃三娘那个时代,还是没法比较的,但对于大盛的泥腿子来说,这可是大丰收呀!
高粱米丰收,覃三娘又在村里收购了一把,价格与镇上粮肆的价格一样,还省去村人的车马费,何乐而不为呢?
村里人都高高兴兴地将一半的高粱卖与他们家,至于另一半,那可是接下来半年的口粮!
酿酒需要的高粱比较多,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覃三娘便让顾青山去邻村收购一些,那些农人自然也很高兴,能不出村就做成买卖?大伙儿纷纷踊跃地将高粱卖给他们。
以往,也有收购粮食的商贩,前往十里沟等村落收粮食,只是价格低,比粮肆的还要低一文,除了车马费之外,他们也要挣差价儿的,没了这些挣头儿,谁累死累活地干这个?
覃三娘不在意这几文钱,收高粱米是为了更大的利润。
高粱米收在自家地窖里,还有一部分被她偷偷地扔进了空间,另一部分则是放在作坊里随时取用。
她也不担心会被偷走,如今,卢老汉自觉承担了看守作坊的任务,覃三娘索性就将他雇佣了,两人你来我往地寒暄一番,最终还是定下了一天二十个铜子儿的工钱?
因为是正式的看门人了,卢老汉一颗心都扑在了作坊上,一晚上都要巡视两三圈儿,就算是覃三娘告诉他,晚上锁好门不用值守,反正村里有巡逻队,还是不能阻止他起来巡查的惯例。
依照他的话说,那就是人老了,觉也少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更能好眠!
覃三娘一看,这样也不是个事儿,总不能紧着人家用吧,何况若是高粱米和酒水逐渐增多,确实需要增加看护人手。就又请了陈明阿爹,他不是巡逻队的人,原因倒不是他不勤快,是因为年龄超出了巡逻队的规定。
陈明阿爹听说被选中去作坊做工,高兴地不知道怎么好,全家人都替他高兴,如今陈明家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了,这都是托了大娃娘的福!
卢老汉和陈明阿爹两个人配合,他精明会说道,陈明阿爹则是个正经的老实人,时间久了,这两个人倒是处出感情来了,连带着两家的孩子和妇人们也跟着亲近起来。
如意糕坊的月饼得到了老粉们的一致喜爱,满城人都知道,如今送礼就送如意糕坊的新式月饼!那做工简直了!还有包装那也是一样的精美大气。
除了如意糕坊,酒馆的生意也是如日中天的,酒馆里也出售月饼,那些在如意糕坊没排上队的,全都来到了酒馆,买一坛酒再加一盒月饼,可以打九五折哩!
一开始,有些人还只当是普通月饼,回去一尝,哎呦喂,这简直是太好吃了,月饼就酒,这味道还不赖!
特别是妇人,想象着赏月的时候,能够喝上一壶桂花酒,吃上一块精美的月饼,那景象简直是太美了!自家男人看了都得心动!
买,必须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