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诚在开封县自家宅院里大摆宴席,庆贺喜得千金之时,远在东南千里外的赵旭,正带着人手大热天的忙碌不休。
京口城(镇江)外新的“穆家庄”里,已经接手三千多亩良田的穆庄主,和“客户们”重新定契。
以江南兵祸的名义,给所有“客户”租子下调一成,江南相对富裕,不少租户家都养了耕牛,收成和主家对半分。
没有耕牛的人家,就得从庄子上租用耕牛,收成就是四六分,主家六。
穆夏说是只优待两年,其实就没准备再升回去,反正这地都是白得的。
为了确保“过户”手续能顺利办下来,赵绪亲自过来坐镇,之前在常州府办理相关手续时,就遇到不上路子的人。
区区一个县主簿,居然想拿捏一番,真是不知死活。
“小莫”有任务不在,“大叔”带着两人去了一趟。
给钱都不要?去找阎王爷要饭去吧!
县主簿喝醉倒栽葱“溺死”粪缸里的消息一出,后面的手续办的飞快。
收过钱的官吏,谀笑着要加倍奉还,穆夏笑着把钱推回去。
不要不给面子哦!
不给穆员外面子,里子就没喽!
……
赵旭对师父言之凿凿的定论,一开始还是有些疑惑的。
方腊起兵后堪称星火燎原,声势如火如荼,打出了一场场连他自己都匪夷所思的“大胜”。
如果说一开始号称百万还仅仅是号称,到了最风光的时候,江南遍地红巾,何止百万。
(方腊麾下没有统一的军服旗号,因陋就简用“六色裹头巾”来区分头目级别,普通士兵就是红色头巾)
兰溪灵山的朱言、吴邦,剡县的仇道人,仙居的吕师囊,方岩山的陈十四,平江府的“石生”,归安的陆行儿等等。
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吓得地方官吏听闻方腊军至,大多都是弃城而逃。
那个时候,江南百姓是真的相信“圣公”能成大事,所以不乏想“从龙”的各色“人才”主动入伙。
譬如闲居在杭州城家中的前太学生吕将,看了几本闲书如《三国演义》,自以为智比孔明。
没等到“三顾茅庐”,那就“毛遂自荐”。
万一“圣公”成事了,总还是需要儒生牧民,他这先行者自然“高官得坐、骏马能骑”。
“真据金陵,因传檄尽下东南都县,收其税赋,先立根本,徐议攻取之计,可以为百世之业!”
瞅瞅!这一策定的确实有些眼光,只要拿下金陵府重镇,以长江天堑为界,起码也能划江而治。
方腊不屑一顾,麻包种!本“圣公”帐下,兵马一百二十万还是三十万来着?
咳咳!反正很多很多!
先把南边西边都占了,再挥军向东打到海边,接着往北,一路打到东京城,夺了这鸟位。
是的!这是后已经超级膨胀的方腊,对拿下赵家江山信心爆棚。
十万边军正在南下的消息,圣公毫不担心,区区十万而已,百万“圣兵”十个打一个还能打不过?
就不信了!
喔霍!还真打不过!
“……而大军至,合击贼,斩首九千,筑京观五,贼还据杭。
贯、稹前锋至清河堰,水陆并进,腊复焚官舍、府库、民居,乃宵遁。
诸将刘延庆、王禀、王涣、杨惟忠、辛兴宗相继至,尽复所失城。
四月,生擒腊及妻邵氏、子毫二太子、伪相方肥等五十二人于梓桐石穴中,杀贼七万余……”
穆夏把官方内部的上疏文稿汇总,一一向赵旭汇报,读得触目惊心,听者扼腕叹息。
“朋帅离开江南之前有云: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哈哈哈哈,我师父高瞻远瞩,一针见血!”
赵旭摇摇头,把一丝怜悯甩出脑海,方腊这帮人成不了事的。
用师父的话说没有纲领、没有路线,完全是走一步看一步,还特么尽走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