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了,从哪儿再弄一大笔钱?
赵佶分析了上次大败的原因,就是钱没给足,兵将们没得到想要的利益,故而作战不利、一触即溃。
你别说,透过表象看本质,赵佶说的一点毛都没有病!
这事真不怪他,宋太祖赵大立国时的军政就已经注定了,大宋军队现在这奇葩现象。
这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只要还是赵家子孙当皇帝,再过百年依然如此。
“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赵匡胤的意思很明确,养兵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打胜仗,这关系到赵氏能不能坐稳百代江山。
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一姓之帝王,从来考虑的都是自家能不能坐稳江山。
从来不会是什么提高生产力、提升科技水平,这些“细枝末节、奇淫巧技”的事情。
所以从一开始,穿越二人组就定下来,取代赵宋的目标,什么搞发明、当权臣都是扯淡。
穿越者唯有造反这一条路可走,其他路全部是死路!
大宋投入巨资养兵,都成了三冗之一,但是历代宋皇都置之不理,最终是什么结果呢?
欧阳修上疏:“八十万禁军、不得七八万人之用”。
王安石上疏:“募兵皆天下落魄无赖之人”。
说白了,在官家和文官眼里:“好人不当兵,当兵全是无赖子”。
别提什么大义,什么大局,通通是狗屁。
想打胜仗?简单!
加钱!加钱!再加钱!
十五万大军出征,动辄数百万贯花费,平均一兵一月五贯钱多吗?那是要玩命的活儿啊!
相比之下,每年价值百万的“岁币”,就能换来一年的和平,对大宋来说简直不要太划算。
我特么不打仗,派十五万兵去边界转一圈,都数倍于“岁币”。
你说划算不划算?
官家赵佶把宰相王黼喊进宫内密议,达成了一致意见。
上次太保守了,只想着“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没准备让宋兵大打一场,因为只要一开打这钱花的就没个准数。
(这就是童贯在雄州,一再强调要招降、而不要挑衅杀人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他钱没带足)
至于什么“封桩库”?嘿嘿!赵匡胤想的很美,临死钱攒了一大笔钱,还想着后代继续往里存。
结果赵二一上台,就把“封桩库”改了名字“内藏库”,方便他随时取用。
有他开了先例,后代有样学样,等到了真宗朝\内之蓄藏,稍已空尽\。
早就被折腾没了!
这次官家决定多准备一些钱,不但要做好打仗的准备,还要做好在燕云长期驻军的计划。
赵佶真的不傻,一旦拿下燕云之地,就要跟比辽人跟凶蛮的金兵交界。
一年价值百万贯的银子和绢,能不能满足金人的胃口,他心里也没底。
有备无患,这次要玩真的了!
王黼当着官家的面,当然把胸脯拍的砰砰响,出了宫城腰就哈下来了。
到哪儿弄钱去?还要弄一大笔钱!
十万大军南征方腊,已经快要掏空库底。
这次北上燕云的钱都是东拼西挤,才勉强凑齐,再弄一笔数倍于此的钱,可要了他老命喽!
王黼对官家的性格了如指掌,用他代替蔡京,就是觉得他不比老蔡差。
如果他让官家失望了,只要一道旨意,蔡京立马屁颠颠的复相。
而背叛过自己的人,蔡太师的手段,想想都让人脊梁冒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