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城西面和南面都离小凌河不远,大军拉不开架势,所以秦易主攻的是北门。
骑兵护住左翼(东)就行,两个野战团三百六十辆战车并肩推进。
一个守备团护住右翼(西),两个守备团跟在战车后方,列阵而行。
浮桥处留了一个守备团,各有一个轻炮营,和一个火枪营保护浮桥。
倒不是还要用,只是怕被金兵游骑搞破坏,这羊皮筏子制作不易,很值钱的好吧!
距离北城墙两百步(300米),全军停步,这个距离对城头守军来说,极其难受。
再强的弓弩抛射也够不着的距离,估计只有大宋的床子弩能凑合。
黄明勇兴奋的脸上痘痘都放着光,在自己命名的十六门“灭金大将军炮”阵地来回检查。
这玩意打放可没有“六姐儿”方便,都是现场装填。
而且因为炮身沉重,“后座力”太大,根本不能在炮车上开火,所以还有专门的两轮炮架。
光是将千斤重炮从大车上运下来,再装到专用炮架上,就要两队人的默契配合。
而旁边的“六姐儿”车身一横,放下立柱,打开炮窗就可以发射,速度真不可同日而语。
但是这些已经准备就绪的炮手们,都在炮位上伸长脖子往燕京团“重炮一营”这边瞅。
羡慕的不要不要的!
这炮多威风!又粗又长!得劲啊!
“打开炮架!”
“瞄准城楼!”
“药包进!”
用丝绸包裹的四斤重颗粒黑火药,被推杆推进炮膛底部。
“实心弹一发!”
一个被细麻绳“十字形”绑在带凹槽木托上的六斤重生铁蛋,被塞进炮膛,同样被推杆推到炮膛深处。
带同口径木托,一个是便于运输,圆溜溜的实心弹不会到处滚;
再一个比直接怼在火药包上更闭气,不浪费火药推力。
“插火捻!”
一名炮手用套在中指上的长钢针,从炮尾引火孔探进去。
用力在炮膛内包裹火药的丝绸上戳个洞,还上下左右晃一晃,扩大点口子。
一名炮手从腰上挂着的防水皮包内,取出一根标准的硬直火捻,从引火孔深深的插进去,外面只露出三寸多长的一截。
“备炮完毕,举旗!”
勇哥儿看着一面面代表备炮完毕的绿色三角旗,先后举起,非常欣慰的点点头。
转过头,对身后满脸期待的秦易请示。
“报告都督,大将军炮准备完毕,请指示!”
“开炮!”
“是!”
黄明勇掏出腰间的燧发手枪,咔嗒一下搬开击锤,遥指城楼方向,猛地扣动扳机。
“砰!”
“轰轰轰轰!”
虽然六十四门“六姐儿”先后发出咆哮,但是都被十六门“大将军”的怒吼给盖住了。
这就如同小砸炮和麻雷子的区别。
震耳欲聋的轰鸣,让十六门新炮,一鸣惊人!
太响了!
新炮的威力,可不仅仅是动静大,
如果说“六姐儿”发射的实心弹,远射时肉眼还能看到黑点。
那么“大将军”的炮弹出膛后,连影子都看不到。
炮口喷出的火焰三四步远,烟棍更是冲出去十几步之遥。
八十枚六斤重的生铁实心弹,瞄的都是同一个目标,北城墙上两层木柱砖瓦城楼。
“嘭嘭嘭嘭!”
城楼肉眼可见的在摇晃,烟尘四起,飞挑的屋檐上,瓦片哗啦呼啦往下掉。
“轰轰轰轰!”
二十弹指后,排炮声再次响起。
还是“六姐儿”射速快,炮手们感觉自己争回了不少颜面。
而“大将军炮”阵地上,炮手们还没完成第二次装填。
按照步骤,要先用带着螺旋形铁钩的长木棍在炮膛内清理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