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拔草,她嘴里也没闲着:“唉,你听说了吗?我们大队也要来知青了。”
知青?
林文菊知道,如今知青下乡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
但事实上,此前整个滩河公社其实并没有接收太多知青。
现在冯家大队也要接收知青了,看来下乡潮也要蔓延到这里来了。
见她沉默,彭丹以为她不了解:“就是之前我们在公社看到的那个啊,我还可羡慕她那身绿军装咧!”
绿军装?林文菊翻找记忆,隐约有些印象。
这年头,除了当兵的,在这乡下地界,一身军装可不多见。
“不过听说这次会来好多知青,还有从大城市来的呢!”
“你从哪儿听说的?”
“嘿嘿,我家明福不是跟支书家的坤子关系好嘛。”
说着她就又凑过来,“你说这些人不在城里待着,非跑到乡下来干嘛?他们能干得了农活?”
要么就是头脑发热一腔热血想要建设乡村,要不就是城里活不下去待不下去想办法谋生存呗,林文菊心中腹诽。
“你可别操心他们了,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也是。”彭丹被她说服,点点头,随即又开始跟林文菊叨叨村里最新的八卦。
“听说前几天老冯叔又被抓起来了,估计过两天才会放回来。”
“你说老冯叔也真是的,老老实实种地不好吗?非要去搞那些糟粕......”
林文菊一边干活,一边竖起耳朵听得仔细,还借此跟她打听了这大队的情况来。
毕竟,这冯家大队不管是对原身,还是对她,都属于新地图。
有昔日好友主动分享情报,她自然得抓紧时间赶紧了解,免得遇上情况抓瞎。
由此,她也才知道了,这整个冯家大队一共有五个生产小队。
冯家大队的大队长,就是林文菊夫家族里的六叔公,住在前面的冯家坳里。
而他们住在这坡上的,就属于第五生产小队,一共有30户人家。
其中,住在这狮子屋基的,就有10户人家,三家姓冯,三家姓传,还有夏、罗、陈、蔡四户人家。
说来这狮子屋基,得名于隔房表叔,也就是刚刚彭丹八卦的老冯叔家祖上在这里修建的房子,门前里了两个大大的石狮子而得名。
这隔房表叔家的叔爷爷,在解放前家里挣下来一百多亩田地,租了大半给佃户,一小半自己和族里乡亲种,好不容易攒下一份家业。
后来,即使叔爷已经去世,家产也充了公。
这位叔爷攒了大半辈子的家当死后不光没有为儿孙带去好处。
不光如此,他家的石狮子三合院子,也被分成了几部分,给了村里几户贫困户居住。
现在,院子坐北朝南的一间正房给了传明伟家,冯家树保留了两间。东厢则给了林文菊的婆家,西边住着蔡家,后边原是谷仓的地方被分给了罗家。
当然,那个时候即使是他家也不富裕,其他除了传家分到的都是茅草房。
后面过了这么多年,早就翻盖了,只是各家习惯了住在一起,就还是围着这个院子新起了黄泥的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