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龙椅之上兀自用朱笔点着科举考生名单,
见现在不是发火的时候,朱元璋便也强按下怒气,细细扫过这张名单之上,
再看之下,朱元璋又发现了一些门道,除了这些考生的籍贯都属于南人之外,
好像对于这些考生的选拔也没什么问题,
尤其是这几个名字,解缙、胡广、黄子澄、齐泰、杨士奇.....
这些人都出身世家,学风极好,为人中正,各自都有不同性格,
但是相同的是,无论哪一个未来都可以成为大明的肱骨之臣,
一向善于识人的朱元璋是绝对不看不会看错的,这些人未来都将会是大明栋梁,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好像这次的科举名单真没有什么问题,
朱元璋抬起眼,又看了一眼孔定国,此人便是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本来按照资历来说,应该是让刘三吾主考,但是刘三吾自从在太学闹了那么一通之后,已经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他也彻底疯了,索性把自己关在家中,整日不出,
因此,朱元璋便选了此人,此人为孔圣的嫡系后人,无论按照辈分、资历、学识来说的话,都足以成为大明科举的主考官,
除了他之外,朱元璋还给他配了个王府长史做为副考官,名为白纪,
这两人刚才还被朱元璋杀人的眼神吓了一跳,这下见朱元璋又向自己看过来,
陛下眼神带着迟疑,但是相对来看,还是和善了许多,二人不禁松了口气,
看来陛下对自己还是没什么生气的地方,因此也把悬着心放下来,甚至孔定国还朝着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
这下把朱元璋弄得哭笑不得,
朱元璋将手拄在下巴上思绪不由得运转起来,如果这么看来,二人的选拔应该是没有什么私心的,完全是为国轮才,怪就怪在这些考生的籍贯都是南人,却没有一个北人,
朱元璋知道南北之间的学术确有差异,南方社会安定,世家众多,学风蔚然,
而北方常年战乱,光是这个环境相比下来,北方的学术整体水平就远远不如南方,但是科举不止是单单的为国选才这一个用途,
还有一点便是将这些科举名额在全大明的范围内,平均的分配出去,
好叫缓解各地方之间的矛盾能让各地方都有人上朝做官,
如果全是从南方选才的话,难免会寒了北方人的心,北方的学子又如何为大明出力呢?
这便是朱元璋担心的症结所在,在之前所有因此事谏言的官员中,从未有人看到过这一层,
他们只觉得是科举之争,不应该受到籍贯的束缚,而应唯才是举,但是以朱元璋的高度来看,这是完全不对的,
说句不好听的,大明还没有落魄到特别需要某个大才来左右大明的局势,当然刘秀是个例外,除此之外,朱元璋也不信有人的才华能高到刘秀这种地步,
所以为国选才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来缓解社会各阶层的矛盾,给平民学子也有一个上进的出路
就像一个扎紧的大口袋,你怎么都要让它漏点气儿,不然里面的生活的人不都被活活憋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