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市里粮站的人到了,来了四辆大卡车和五个人。
带队的是粮站副主任张同志。
在门口检查登记过后,才被放行进了农场。
顾北渊和郑志辉两人下楼招待了一行人,喝过杯热茶,聊了几句,几人才跟着车往地窖那边去。
农场的地窖选在比较偏的东北区域,这里地势高,离水远些,比较干燥,挖了好几个大地窖,能放不少的粮食呢。
后勤的职员拿着钥匙打开了地窖的锁,带着几人往下走。
看到农场地窖里满满当当的红薯,粮站几人都有些眼热。
想着这样的地窖有好几个呢,桦甸农场人不算多,这么些粮食农场自己嚼用的话明年能有不少余粮呢。
“顾场长,你们工作做得好啊,我们跑了好些生产大队,都没有你们的粮食富足。” 带队的张同志跟顾北渊说道,言语很是激动。
“农场今年开荒做得好,红薯种得多了些,咱们就直接从地窖里往外搬吧。”顾北渊笑着答,自己的工作被认可,自然是好事。
“你们这红薯个头也大,保存得也好,基本上没有烂的,想来挖的时候是用心了。”张强是粮站副主任,这段时间跑了好些生产大队,没几个大队的粮食品相有这么好的。
“红薯挖破了容易坏,下手的时候都有轻重,这可是粮食呢。”郑志辉说道,他拿起一个大个头的红薯,掂了掂,沉甸甸的,至少有半斤。
“是,这可都是救命的粮食。”张强说着,爱惜的拿起手边的一个红薯,也掂了掂,分量很足。
这里的几人都是经历过灾荒年的,自然也都知道粮食的珍贵。
灾荒年那个时候红薯可谓是养活了大半的家庭,哪怕到现在,红薯也还是大部分家庭的主食。
“行,我们把车倒一下,就这么停在门口,粮食称了就往上抬!”张强率先爬出地窖,去指挥着司机倒车。
场里有千斤秤,在上面放上两块木板,能一次称两大筐粮食。
参观过几个地窖后,顾北渊和郑志辉两人合计了下,决定把这个地窖的红薯腾空,都拿出来卖了,空出来的地窖到时候可以放大白菜和萝卜。
粮站的五个人,加上保卫科的十个人,加上顾北渊两人,一伙人搬了三个多小时才搬完地窖里的红薯。
“这都不止五千斤了,还多了六百斤。”张强看着本子上的记录,加加减减的算着,减去框子和板子重复称重的重量,有五千六百七十四斤。
四张车都已经全部放了红薯了,最后一张车里看着最多还放得下两筐的分量,可地上还有七八大筐摆在地上,更别说玉米还没拉呢。
粮站那边的人还想着农场报的四千斤红薯是往高了说,谁知道这光红薯都快六千斤了。
“这拉不下啊,我们明天再来一趟!”张强擦了擦汗,喘着粗气说道。
忙活了好一会了,身上都出汗了,有些热。
“今天都拉走吧!场里的采购车跟着去!”郑志辉也喘着气,转了几下腰,拍了拍张强的肩膀,说道。
场里是有采购车的,跟着去一趟就好了。
不然这来回两趟也麻烦。
“老刘!你去叫你兄弟把采购车开来,跟着粮站的同志去一趟!”顾北渊跟保卫科一个同志说道。
搬红薯的几人里,不喘粗气的也就顾北渊了,郑志辉羡慕的看着他就那么站在那里,跟没干活似的,心道:“明明比自己出力还多啊,这不应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