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人走过了所有的地方。
无论是喜马拉雅的最高峰,还是马里亚纳深不见底的海沟。
人用无与伦比的适应性,用自己那逻辑和情感交织而成的理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人类极限。
人很弱小。
但人类的造物却很强大。
机械、半导体、材料学……
但即便是走过了所有地方,人类仍然不会选择某些过于贫瘠、偏远以及环境严酷的土生存。
撒哈拉沙漠、亚马逊丛林,以及青藏高原。
而海洋上也有这样的地方。
尼莫点。
又叫“海洋难抵极”。
位于南太平洋中央,南纬48°52.6′;西经123°23.6′。
这是一大片充斥着死亡的静海。
南边,离着最近的南极洲近地点哟普足足1674英里(2694km)。
西边距离最近的新西兰陆地也有2989英里(4810km)。
东边距离智利海岸也有2624英里(4222km)。
距离南太平洋群岛带东北方向复活节群岛的莫图努伊岛;北方的皮特凯恩群岛中的迪西岛也均有1660英里(2671km)。
这里没有人。
没有鱼群和底栖软体动物和贝类。
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生物。
环太平洋洋流从边缘转过,南太平洋的季风从附近的陆架路过。
这里没有风暴。
少有雨水和雷电。
就连云彩从这里路过,也要加快脚步,似是仓皇的逃走。
除了地底的火山随着地壳运动偶尔喷发。
这里一切都风平浪静。
但这片静海也并非真的没有受到人类的影响。
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是斯普特尼克一号,苏联人在1957年10月4日将它送入椭圆形近地轨道。
而它的电池会在三天内耗尽,它最终的归宿仍然是要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
最终,它再入大气层,在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之中被焚毁,只剩下了极小部分的残骸回归地表。
在60年代,这是毫无疑问的高科技。
更是美苏争霸的一处重要战场,
即便是极小部分的残骸,也有必要进行回收打捞,以期能够对对方的卫星技术进行分析和逆向研究。
所以,要么让卫星回到自己的国土上。
要么,得让卫星掉落在敌人拿不到地方。
苏联人有广阔的西伯利亚。
美国人有渺无人烟的西部大戈壁。
但毕竟这是卫星。
卫星很容易出现故障,特别是60-80年代,技术相对不成熟,卫星也经常需要面对变轨、降低高度以及主动再入。
地球那么大,苏联和美国的又都在北半球。
万一,万一哪个卫星到了寿命,无力变轨回到北半球。
又万一哪个卫星飞在南半球上的时候,突然遭遇变故,导致需要主动再入怎么办呢?
苏联人和美国人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尼莫点。
让卫星在这里再入大气层,坠落到海面上,那就真的算是神仙也难寻。
这里有茫茫大海,却没有任何地标。
一般的船只甚至没有办法航行到这里,甚至就算是航空母舰都不能在此地长时间巡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