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了兄妹端着菜走进来,一看众人神色就知道怎么回事,怒道:“勇子!你就不能少说两句!”。
“来来来!吃酒!吃酒!”。
有了李相支持,淮西沙盘重新开始制作,表弟对于比例尺的运用已经很是纯熟,烦了手上的活儿不行,只配在旁边出出主意。
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查阅资料和看以往的奏折,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大唐对他太陌生了,他必须快点了解这里,朝廷,皇家,宦官,方镇,豪强,百姓,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利益纠葛,在搞清楚之前,他不敢随便插手。
闲暇时就给表弟讲故事,其实李恒一点不笨,就是惯坏了性子太跳脱,忍受不了背那些之乎者也,换成讲故事的方式更适合他。
虽然朝廷对淮西早有布置,淮西周围也没有毗邻的藩镇盟友,可战事进展依旧缓慢,大仗没打,小仗不断,今日胜明天败,还在互相试探阶段,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大的战果。
这倒也在预料之中,别看淮西只有三州之地,可所有人都知道不好打,德宗时曾发十七道兵马围攻淮西,最终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只能让吴氏继续干节度使,足以证明这块骨头有多难啃。
吴氏经营淮西三十多年,两代人只知吴氏而不知有大唐,他们会拼死防守本土,靠现有的三路兵马,烦了认为几乎不可能得胜。
十月初六,军情传来,吴元济一支兵马竟然冲到了东都附近,而成德淄青两镇趁机大肆鼓噪,声称朝廷若继续威逼吴元济,他们就要起兵清君侧,一时间朝野震动。
朝堂之上再次开始争吵,翰林学士钱徽,萧俯等人力主退兵,认为朝廷并没做好准备,现在强行攻打淮西等于捅马蜂窝,会导致天下大乱。
武元衡和裴度则要求坚决征讨,绝对不能退兵,否则藩镇将更加猖狂,导致更没法收拾。
而李相李吉辅却突然病倒了,老李一时慌了神,李相几乎没违逆过他的意思,即使不完全照做也会充分照顾他这个皇帝的面子,而且这些年几乎所有朝中大事都有参与,是定海神针式的人物,他这一病主战派等于断了一条腿。
初八,李相派人请求脸皇帝一面,老李疑惑,却也马上赶了过去,待见到他才知道,竟然病情沉重,已至弥留……
忙上前握住李相的手,悲痛道:“爱卿何至于此……”。
李吉辅用力抬起手动了下算作行礼,“陛下,臣不久矣,本不欲扰陛下前来,只是淮西之事终究放不下”。
老李低声道:“爱卿教朕”。
李吉辅让儿子取来一份奏折交给皇帝,费力说道:“万万不可撤兵,若撤兵,川西镇海之功皆废,藩镇无宁日矣,淮西止有三州之地,朝廷讨之,早晚必破,淮西平则淄青成德无忧矣”。
老李泪如雨下,这老臣竟然还惦记着国事,临死都没忘留下奏折支持自己,“爱卿安心,朕意已决,必擒元济”。
李相微微点头,叹道:“臣父寿五十八,臣不敢与先父同寿,今五十有七,正得时……”。
老李看他沉重,心中很是悲痛,自从安史之后,朝廷威严尽失,不拿皇帝当回事的狂悖之徒比比皆是,唯有李相任劳任怨,自始至终都对自己很是恭敬,俯身问道:“爱卿还有何未了之愿?”。
李相微微摇头道:“长子德修,才略不足,陛下万万不能委以重任,留李家香火”。
老李没想到他竟然提出这种要求,又低声问道:“爱卿,还有吗?”。
李相微微摇头,说道:“陛下不必以臣为念,前日太子殿下来,今日陛下又至,臣知足了”。
老李听说太子来过,马上就往坏处想了过去,“爱卿莫与他计较,朕回去管教”。
李相忙道:“太子关心国事,来问淮西地势,此乃正道”。
老李一愣,儿子关心起国事来了,难道转性了?
李相叹道:“陛下,殿下说臣是忠臣,说臣是为国事得罪人才引来攻讦,还说……还说朝中事,不做不错,只要做事,总能挑出毛病,可都去做好人,恶人由谁来做?”。
老李惊愕道:“这是恒儿说的?”。
李吉辅微微点头,“殿下知臣心意,臣死而无憾了,陛下……太子身侧有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