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评价帝王有两个词很常见,宽厚仁义和刻薄寡恩,这两个词的含义看上去倒不复杂,实际上就有意思了。
什么是宽厚仁义?有事没事就大把的撒钱,犯了错能不打就不打,能不罚就不罚,大家伙一团和气,看上去倒也不错,仔细想想却又不太对劲。
门阀世家霸占官位,又主导着舆论,皇帝拿着国库的民脂民膏分给他们,他们犯了错,皇帝也不追究。他们是高兴了,老百姓倒了血霉,被欺凌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这算什么特么的宽厚仁义?
至于刻薄寡恩……
老李让各州重理税制,百姓们负担轻了,日子好过了,可官员开始纳粮,京中大量冗官和勋贵被撸。问题来了,老百姓认识几个字?也就在街头嚷嚷两句,世家勋贵才是舆论的主导,才能留下大量书籍文字,所以,老李就成了刻薄寡恩的那个。
(说到这里,必须得夸一句老朱,历朝历代所有帝王,老朱是对底层百姓最用心的,重复一遍,最用心的。
因为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他做了许多错事,或许不是最好的皇帝,但绝对是最爱民的皇帝,兄弟们读史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不要跟风骂老朱暴君,看看他为底层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和实事,他对官吏苛刻,对百姓真的没话说。)
跑题了,说回咱们的故事。
老李身体不行了,决定疯狂一把,给儿子留下个干净点的大唐,作为皇帝,他做事极具个性,总结一下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做绝。只要决定了赌,身家性命都敢往上压,他认定烦了不会背叛自己,当然就敢把命交给他保护。
烦了放不下心中羁绊,也确实没想过杀皇帝,只能陪着他发疯。
日子一天天过去,天气一天天回暖,长安城仿佛还是那副模样,或许市面上繁华了一点吧,也不是太明显。
进入四月,安西军做好了出发的准备,从长安到奉先县的九处营地也已准备妥当,就在四月初二,魏博镇一份奏书快马送进皇宫。
李德裕,李光颜和田布联名奏报:七天前,魏博镇牙将史宪诚聚众闹事,被李德裕察觉,与李光颜设计诛杀,牙兵大恐。李德裕亲自出面安抚,晓之以大义,牙兵感动落泪,愿为朝廷效力,三人拣选兵马,得精锐五千,特奏于朝廷。
另有密报,三人建议将这五千牙兵连家眷迁到京畿,朝廷可得精兵,魏博可得安宁,另,牙兵皆愿属安西杨大帅麾下,可尽收其心……
“好!好!好!”,老李与诸相大喜,牙兵历来桀骜,根深蒂固,朝廷时刻担忧魏博有变,没想到李德裕与李光颜联手立下大功,竟然将其连根拔起,这五千牙兵迁到关中,魏博不复叛矣。
没等众人笑完,裴度出班道:“陛下,此事宜速,不可拖延,迟恐生变!”。
老李迅速反应过来,这种事当然不能拖,就要一鼓作气完成,生米煮成熟饭才算保险。
“拟旨,魏博镇兵忠勇,朕心甚慰,特许入安西军杨卿麾下效力,另,家眷入京者,至武扬寨安置,划拨土地宅院,每家赐安家钱五万,绢十匹……”。
圣旨经过加工变得辞藻华丽,盖上皇帝和宰相大印,快马发往关东,老李和众宰相也轻舒一口气,魏博镇终于稳了。
再次翻看奏折,老李欣慰道:“此子有乃父之风,能臣也”。
作为已故宰相李吉辅的次子,李德裕的仕途不算顺利,在九品蹉跎了许多年,比老牛还惨。直到拜访烦了,被举荐进入东宫,还被贵妃取笑了一番,说他好不容易举荐个人,才是个九品小官。
后来出任邓州司马,还是个无权闲职,次年安西军至唐邓,慢慢开始显露头角,到淮西平复,调任蔡州刺史,勤政爱民,深受拥戴,名声大噪。到魏博归附,以三十出头的年纪出任魏博安抚使,到任以来,上下安定,多有政绩,此次立下大功,终于为朝堂所瞩目。
老李又看向牛僧孺,笑道:“杨卿识人,为大唐觅得两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