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了心下一松,运气不错,阿依刚刚过去,往西五十多里是渭州城,她要么今天还在渭州,要么刚刚离开。见天色不早,索性在此留宿,明天一早出发去找她。
与这些人交谈越深,对陇右的情况也了解越多,如今吐蕃人的主要注意力并不在大唐边境,而是在兰州方向,据说跟河西人已经打过几场,有逐渐上头的趋势。
饭后烦了又在村里转了一圈,走了几家聊了几句,往回走时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阿墨问道:“阿塔,有什么好消息?”。
烦了笑道:“当然是好消息,吐蕃人这个玩法,连汉奸都养不出几个”。
“汉奸?”,阿墨满脸疑惑。
“呃……唐奸,就是愿意给吐蕃卖命的唐人”。
在吐蕃贵族眼中,除了他自己,剩下的全是牲口,唐人本来就心里不服,宗族观念又强,拿他们不当人,还实行彻底放养。就像这个村子,谁敢帮吐蕃人坑自家人?这哪有唐奸的生存土壤?
站在陇右节度使的角度,要跟大唐僵持,跟河西人不对付,距离高原又遥远,指望不上支援,赞普还猜忌。内部虚弱各怀鬼胎,真是内外交困,日子艰难啊……
烦了突然发现自己错了,以前他计算大唐要准备多少兵马钱粮才有实力西征,计算的是陇右的整体实力。
今天才知道,他之前的考虑很不周全,将陇右的唐人百姓完全算在吐蕃一方是不对的,得益于吐蕃低下的治理能力,这么多年过去,百姓依旧心念大唐,民心可用,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阿墨,我们多看看,如果陇右乡野都是这样,或许用不了五六年”。
阿墨笑道:“阿塔,如果有人能举起义旗,或许还能更快”。
烦了歪头看着他,笑着问道:“谁教你的?”。
“阿塔教的”。
烦了把他搂到臂弯下,边走边笑道:“好,不愧是我的大徒弟”。
要了解某事,靠道听途说和猜测是不行的,只有身处其中才最准确。
次日一早,出发向西,从县城之侧绕过,低矮残破的城墙仿佛一脚就能踹倒,城门和城墙上连吐蕃人的影子都没看到。
道路不知道多久没有整修,商旅行人断绝,沿着马蹄印一直前进,到中午时到达传说中的渭州城,一样的低矮残破,萧条不堪。
城边一座简陋的营地,四周连栅栏都没有,中间帐篷竖着一根旗子,不是阿依的还能有谁。
烦了打量四周,没看到吐蕃人,遂催马向前,一直走到那顶大帐篷,直接挑开毛毡门帘钻了进去。
中间烧着火堆,阿依正愕然看着他。
光线有些暗,烦了摘掉面巾又脱掉皮袄,揉着眼睛问道:“你怎么连个岗哨都不派?”。
阿依楞楞看着他,双眼越瞪越大,“杨……杨……杨……”。
烦了笑道:“几天没见怎么还结巴了?”。
阿依猛的起身冲过来,“杨大哥!”。
“慢点,小心火堆”。
阿依扑到他怀里,哭道:“杨大哥,你怎么来了?”。
烦了笑道:“我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