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啊!”雍正突然严肃的道:“今天你就敞开了心扉,对朕说一说你对朕的真实评价,不许掺夹你的个人情绪,阳奉阴违巴结朕的话就更别说了,朕要的是你对朕最真实的看法。”
李卫一愣随即拱手道:“我主四爷高瞻远瞩,继往开来,英名盖世,胸怀宽阔,带领大清人民走上了一条光辉的康庄大道,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所有业绩的成功,都离不开四爷的努力和付出......”
雍正照着李卫的脑袋就是一巴掌道:“费什么话呢?好好说,朕很认真的,再敢花言巧语的,朕便把魏珠赏赐给你,好好来伺候伺候你。”
一听魏珠的名字,李卫顿时蔫了,浑身都感到一阵冰凉。
“四爷,您真想听吗?当年先帝也是如您这般追问与臣,所以臣一时间有些恍惚。”
李卫问道。
雍正喝了杯酒,郑重的点了点头。
李卫哭丧着脸,很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尽可能的回忆着说不清是从未来还是以前,那些从网上看到过的评价,简单的对着四爷描述了一番。
“抛出现在民间这些文盲的言论,臣相信历史对四爷的功绩肯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随着文化的普及,以后不管在史学界还是在民间,大部分人都会高度认可雍正帝,不仅因为四爷你在位时清朝所达到的历史高度,还因为四爷你有着其他皇帝少有的勤勉和谦逊。军事上,虽说不太成功,但也扫除了叛乱,让混乱的西域和西南地区变得安定,大大加强了清朝的统治,也奠定了中国未来大一统的格局。政治上,雷厉风行地推行了诸多改革政策,比如摊丁入亩,火耗归公等。让老百姓的生活大大改善,清朝的国库也渐渐充盈,各地的叛乱几乎不再出现。先帝康熙治理相对宽松,后期官僚冗余已现端倪。为了制止这种变化,四爷您使用了更加严厉的治理措施。您将朝乾夕惕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通过不懈的努力,铸就了清朝可能会出现盛世的基础,您会是历史上被公认的最勤劳最玩命的皇帝。四爷您确实是清朝最好的皇帝,也许在历史上也是最好的皇帝之一。”
听到李卫这么说,雍正长出一口气,微笑的看着李卫道:“朕怎么感觉,你小子的这番言论,似乎还是在巴结朕?”
李卫笑着道:“四爷,要是臣不这么认为的话,当年爷才不会吃饱了撑的来投靠你的。这方面,先帝那里爷都不给他面子,您的儿子爷更不给他面子,李卫只帮助服从四爷雍正,并且不管对错都坚定不移的执行着。李卫本就与四爷是一伙的,四爷对,李卫就对,四爷错,李卫就错。除了四爷您以外,其他任何人,爷都不伺候。至于什么八王九王十四王的,爷更是连看都懒得看他们一眼。”
听着李卫这家伙又是左一个爷右一个爷的侃侃其谈,雍正心里反而乐开了花。
雍正看得出,李卫的这些话,是真心说的,或许自己也远比当年汗阿玛听到的更多。
是非自有公论,功过后人评说。
雍正就是雍正,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其他的朕从此不想多考虑了。
李卫的这番评价,似乎也打开了雍正长久以来的心锁,让他感到没那么憋屈了。
但随后一年中,李卫的异常举动却让雍正疑惑起来,随即就明白了可能要发生的事情,这让雍正莫名的感到一阵心烦意乱。
雍正这几年常常感到孤独,这种情绪也随着年龄始终在蔓延,可身边知根知底,能排解压抑心情,可以说说心里话的人并不多,翻来覆去,竟然也就只剩下李卫了。
所以雍正有时候会常常叫李卫来圆明园陪他喝茶聊天,只有这时候,才能难得的放下千头万绪的工作,轻松那么片刻。
可自从进入到雍正十三年以来,李卫总是会莫名其妙的不请自来,而且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向自己通报了,甚至是一路小跑的来到自己面前。
凭借对李卫的了解,雍正知道,这不是李卫不讲规矩,而是李卫有些着急和担心了。
一连几次都这样后,雍正便什么都明白了。
能让李卫这样担心着急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个可能性了。
这一日,李卫正准备再度去京城看望四爷,却没看见儿子李星恒的踪影,小佟解释道:“星恒的朋友袁枚来了,这孩子今年参加科试,成绩名列前茅,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兴奋之余,便想邀请星恒前往广西游览一番,只是星恒想参加明年的会试,时间上来不及,所以没有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