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势造成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
波兹南的普通工人罗兹是这样的,布达佩斯的普通女学生埃里卡也是这样的。
坦克轰隆隆开过街道,转过街角时,步兵会率先冲出去朝着可疑的窗口开火。只要有门,或者窗户开着,窗帘没有拉着,炮弹和手榴弹是一定要率先丢进去的,不然下一秒死的就可能是自己。
随着部队推进,废墟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猛地,一扇紧闭的窗户被打破,下一秒十几个燃烧瓶从四面八方丢了过来。士兵们慌忙射击,街道顿时开始混战。由于道路狭窄,第一辆坦克被毁之后,后面的坦克和装甲车都无法跟上,只能够倒车绕行,这就给了只有轻武器的人们和联盟士兵扳手腕的机会。
埃里卡手持着波波沙冲锋枪,和那些比她大十几岁二十几岁的人们站在一起,和男人,老人们站在一起。子弹从她的耳边飞过,但她并不会因此而胆怯,因为她知道身后是她的家园。
不远处的另一条街道的战况更为激烈,IS-3的强大火力直接将公寓的一整面墙壁击垮。失去了掩护的人们开始四散逃开,医护人员身着白衣,闯入战场拯救伤员,却也被击倒在废墟之中。
几分钟后,卡车拉来了反坦克炮,给了街对面那辆T-34-85致命一击。没有枪的人们一起搬运炮弹,这反坦克炮是他们守住街道的唯一希望。然而这些临时武装起来的人始终不会是正规军的对手,反坦克炮还是被摧毁了,连带被摧毁的还有一整座四层高楼。
战斗进行到第三天,双方伤亡数字早就突破了四位数。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动用武力显然已经不是最优解。
战斗第四天,纳吉和赫鲁晓夫达成第一部分的协议:联盟撤军,匈牙利停止抵抗。
重归和平之后,那些没有参加战斗的人也纷纷回到自己曾经的家。有的人很幸运,他的住所远离交战区域或者没有被损坏。大多数人是不幸的,大楼被整个摧毁都是极多数的,就更别说那些已经垮塌一半变成危楼的。
财产的损失只是其次,在战斗中死去的亲人,才是人们心中最痛的部分。
十字路口,一个拥有金色卷发的女孩站在坦克的残骸旁边,仰望天空,唱起了爱国歌曲。他的声音颤抖,但充满力量。很快,一位老人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一起和上了节奏。
路口的另一边,手持步枪的士兵也跟着一起唱。普普通通的十字路口,渐渐汇聚起一百人,三百人,一千人。人们听到歌声,他们也都一起加入到大合唱之中。人们将同一首歌曲唱了一遍又一遍,他们哭着,笑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争取到了自己应该有的东西,他们值得被历史铭记和歌颂。
这场HK,又何尝不是一个“大合唱”呢?来自社会各界的人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人生……最终汇聚成HK的高歌。
联盟的妥协没有换来最终的和平,但好在在纳吉的呼吁之下,希望彻底摆脱联盟控制的人们也主动放下了武器。
危机解决了。
但余波并未结束。
————————
11月,朱可夫在报纸上发表长篇文章,阐述自己在解决两次危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还有自己对各个事件的具体看法,以及自己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