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想自己写也写不出来。因为他不是个科幻迷,科幻小说就没看过几本,大刘的小说也只知道《三体》,以及拍成电影的《流浪地球》,甚至《三体》也是买了小说,但是被短视频摧残后,根本没那个耐心慢慢看完。
所以哪怕是为了未来大刘的那些小说版权,沈华也准备拉《科学文艺》一把。毕竟现在就《科学文艺》这一个独苗,只要能够坚持下去,那未来大刘想投稿,除了《科学文艺》,也就没其他能投稿的地方了。
于是,沈华婉拒了杨潇主编的邀稿,但表示希望能去《科幻文艺》参观一下。
沈华虽然有拉《科学文艺》一把的意向,但也得先去看看这个杂志的团队如何。要是团队里都是些混吃等死的家伙,那投资《科学文艺》意义也不是很大,还不如直接积极的杨潇主编挖过来,以后自己另起炉灶。
……
在经过参观后,沈华向杨潇主编表达了投资的意向。
因为他在《科学文艺》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帮仍然充满斗志的编辑们。也从他们口中得知了,杨潇主编为《科学文艺》所付出的一切。
杨潇主编的家庭背景不差,她当初完全可以选择有权有钱的单位另谋高就,但依旧在84年,稿源和财源枯竭的最困难时刻选择了担任主编。
并且这些年也在积极的探索杂志社的出路,在上级主管部门不给刊物一分钱的情况下,团结编辑团队,编辑科普书籍,靠发行图书的赢利来补贴刊物的巨额亏损。运力紧张的时候,还脱下高跟鞋蹬上三轮车,肩扛手抱跟大家一起搬运图书。
现在又抓住机会,找到了自己。
沈华相信有这样一位领导的带领,《科学文艺》一定能成功坚持下去的。因此他虽然不准备亲自为《科学文艺》写小说,但也愿意为杂志社投资,缓解他们的资金压力。
只不过《科学文艺》毕竟是隶属于国家的单位,沈华别说个人投资了,即便他为专门成立一家公司来投资都很麻烦。
所以只能跟出版社这边,还有上级主管部门慢慢谈判。
好在出版社本身就不怎么赚钱,还天天卖惨,求上面拨款。而蜀地这个内陆大省相当的缺外汇。
所以当上级主管部门得知,出售出版社部分股份可以得到一大笔外汇,并且还不影响出版社的控制权,只是需要将出版社未来的一些版权卖给对方后。蜀地这边的有关部门心动了,并积极展开探讨,如何将这个事情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