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太子总躲在皇宫的这个乌龟壳里,宁羽衣自然不好出手。
但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啊!二皇子和他的生母淑妃,不是正在和太子争位吗?那自己不妨尝试和他们联手,一起除掉太子。
“那二皇子和淑妃也经常在皇宫里吗?”
皇甫洪城想不到宁羽衣改变了目标,不过还是如实相告。
“他们俩一般都在宫里,连我也只是见过他们一面,不过据说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淑妃都会到城外十里的兴国寺上香祈福,要是前辈想见他们,这是个机会。对了,明天就是十五,还真巧。”
兴国寺?
这在大奉国倒是个新鲜玩意。
要知道大奉国向来笃信道家之法,所以修真者门派众多,而敌对的大楚国则是三教之国,分别是佛宗、圣教和异神教。
据说在大楚国境内,佛宗和圣教的地位相当,势力范围也差不多,而异神教则是半人种族的信仰,所占比例最小。
由于两国信仰冲突,所以在大奉国内几乎没有庙宇或者教堂,在大楚国那边也没有宗派和修真者,双方可以说是河水不犯井水,老死不相往来。
想不到两国对峙上千年,帝都又处于最前线,是双方商业和文化交流最为密切的地方,佛宗竟然能在帝都城外建立庙宇,吸纳信徒,还真是咄咄怪事呀。
至于兴国寺这个名字,好像但凡一国之都附近,所盖的庙宇都叫兴国寺。
无它,寓意吉祥而已。
若是放在其他城市,你敢叫兴国寺?那和造反就没啥区别了。
宁羽衣决定明天去走一趟,于是就和皇甫洪城回去休息了一宿。
兴国寺位于帝都西城门外十里的一座小山上。
这个地方在战时是个战略要地,但大楚国佛宗的信众很多,在这里盖个寺庙,他们反而不会动这里的主意。
得罪满天神佛,这是要闹兵变的。
反过来,信仰道家的大奉国士兵,可以将庙宇变成要塞,令对手投鼠忌器。这也算是一种阳谋吧。反正最后兴国寺就盖在这个地方了。
两国多年没有交战,更何况是在帝都附近,更是安逸了许多年。
从西门出城,沿着平整的官道,一路向西,会看见有许多商队的马车在此间川流不息。
商人,永远是走在两个文明交流的最前沿。
没有战争时,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其实很紧密。
东方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运到西方去就能挣一大笔。西方的钟表、玻璃、地毯等,运到东方也能备受人们喜爱。
兴国寺就位于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上,香火哪能不兴旺。
从西方来的商人,每次路过兴国寺,都会诚心上香礼佛,感谢佛祖对他们一路的关照,帝都马上就在眼前,交易顺利的话很快就能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家。
帝都里的信男信女们则通常是初一和十五两天前来上香。
东西文化的差异也表现在修炼方面。
东方道家讲究人力胜天,更在意个人的修为,于是修真者都是为自己修真,以期得到造化之力。
西方佛宗和圣教,更重视的是信仰,他们广纳信众,通过信众的信仰之力,提升集体的修为。在佛宗,这种信仰的力量就叫做业力。在圣教,这种力量其实也就换了个名字,叫做圣光之力,简称圣力。
不管叫业力也好,圣力也罢,它们的修炼方式就是吸纳越多的信众,产生越强烈的信仰,就能获得越强大的力量。
难怪佛宗和圣教一直都想打通东方的壁垒,毕竟东方这个大国臣民亿万,若是都能信教,那该是多恐怖的一股力量。
大楚国与大奉国的多年战争,无不以此挑起。
宁羽衣抬头看向兴国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