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今日的心情有些低落。
酒过三巡后,于禁向他深深作揖道:
“陛下,末将有罪!末将此前,只知道关心陛下安危,却不知,陛下对退敌之策,早已胸有成竹!”
这番话让嬴渊极其郁闷。
他强颜欢笑道:“于将军客气了,此次楚军撤退,放弃攻打函谷关,与朕一丁点儿的关系都没有。
你莫要血...你莫要将什么功劳都揽在朕身上,功劳是属于你们的。”
嗯,没错,楚军撤兵,和朕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特么别在这血口喷人啊!
闻声,众将士对嬴渊便就更加钦佩起来。
说实话,能够让楚军撤兵,全部有赖于皇帝陛下智勇双全。
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可是陛下为什么还说,功劳属于他们?
那是陛下宅心仁厚,不贪图臣子们的功劳啊!
甚至还将功劳主动让给臣子们。
能跟随这么好的陛下,为其效力,那可真是三生修来的福分啊!
怪不得,就连五王四将包括左右丞相等不世出的英杰,都甘愿臣服于陛下。
一时间,不少人都有些感激涕零的味道。
当然,嬴渊的内心还是很憋火。
他只能一遍又一遍的饮酒。
要是不喝个大醉,只怕今夜实在是难以入眠了。
...
空城计一役,在后世被广为流传。
真实的版本,自然就是如史书上所写。
秦皇嬴渊向楚将吴起,打起了心理战术,最终使楚军撤兵,让函谷关得以化险为夷。
不过,时过境迁之后,空城计却被演化成了多个版本。
有人说,是吴起与楚帝之间心生间隙。
倘若吴起那时攻进函谷关,将嬴渊生擒活捉后,便在楚帝那里,失去了利用价值,最终会引火烧身。
也有人说,秦皇嬴渊,是真的在函谷关内布下了天罗地网,然后虚虚实实,让吴起琢磨不透。
最终避免了一场战乱。
更有人说,是嬴渊展现了身为人皇的无上天威,吴起见之,便以为是天神下凡,而后心生惊惧,遂退兵。
可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
那就是,空城计,成为了嬴渊众多经典战役之一。
也是他那璀璨战争史的一大开端。
因为这个空城计,就让年纪轻轻的嬴渊,以皇帝的身份,跻身于当世名将的行列中,而且还是位列前茅。
于是乎,连兵法皮毛都不懂的嬴渊,就这么被史书记载中,少有的军事奇才了。
而空城计,更是被誉为神来之笔。
后世人推演多次,发现,这空城计,无论怎么施展,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
所以,世上又多出了一句话,
【秦皇之后,再无空城】
在函谷关唱的这一出空城计,自然也就成了绝唱。
...
楚营。
吴起召集全军将士,在中军大帐议事。
此时的他,完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中了嬴渊的‘奸计’。
还在向诸将心有余悸的说道:“秦皇于今日,必在城关内布下天罗地网,若是我军贸然进攻,其代价,只能是全军覆没。
若是在撤军之时,被嬴渊追击,只怕我军也会损伤惨重,毕竟,这世上,有哪一个皇帝,是想求死的?”
养由基感到些许困惑,“元帅,倘若照此说法,那么为何在我军撤退之时,敌军没有追击?
还是说,我们中计了?其实函谷关内,并没有那么多的守军?”
闻声,吴起摇头道:“本帅猜测,秦军不追击的原因有三。
其一,他们千里迢迢来此,乃是疲惫之军,不宜追击我军。
其二,担心我军兵强马壮,一旦双方死战,他们会损伤不少。
其三,他们只是想据守函谷关,以待援军到来,再与我军决一死战。
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可不管是哪一种可能,只待这两日,瞧瞧敌军有何动向,便都明白了。”
他暗自猜测,倘若秦军胆敢出城迎敌,意欲挫己方兵卒锐气,那么极有可能,这函谷关内,当真是有大军的援助到来。
当下,他对关内的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再没有搞清楚状况之前,他打算以不变应万变。
反正,即使函谷关内真有十万守军,他们也不敢袭击己方大营。
除非是找死。
所以,自己依旧屹立于不败之地。
不过,为以防不测,吴起还是做了些准备,“从函谷关到我中军大帐,能走的大路,只有两条。
屈瑕、屈重,你二人各自领兵两万,固守那两条主道,一旦敌军有任何情况,便立即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