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勿幕几次三番的要求,李明浩都是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以井勿幕的性子,自然是不愿意做这份工作的,所以他也就妥协了,将李明浩留在了陕西大学,并且让他做了一名省里的参谋,为他出谋划策。
“好。”李明浩一口答应,井勿幕这才放下心来。
白鹿村的学校里,一群孩童在徐秀才的带领下学习,白鹿村的学校,在这几年里,已经成为了白鹿原,甚至是滋水县最好的学校。
不仅仅是白鹿村自己的小孩,就连附近几个村子的小孩也被送到了这里,比如白鹿村的小孩被送到了旁边的神禾村。
本来,在清朝废除科场之时,也有一些父母认为自己无法考取功名,继续读书也没有什么意义,便打算将自己的子女送回家中,让他们帮忙打理家务。
但这个念头,很快就被他们给打消了,保富纺织机械工厂招人,有文化的人,显然要比没文化的人,更容易进入工厂,工资也更高。
况且如今虽无科举,但若有才学,李明浩亦会举荐,到关中书院、陕西大学等地,考取功名,便可入读。
关中学院出来的学子,不是入了官场,就是留在学校任教,或者出国留学,或者进了工场领取丰厚的俸禄,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学习的益处。
于是,一些本来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去上学的人,纷纷把自己的儿子送回了自己的家乡,就算自己的儿子不能考上西安城的大学,至少也要去一家纺织厂干活,总好过在家种地,最多也就是多干几年,只要自己的儿子能有出息,自己的父亲就不会嫌自己的儿子太累。
李明浩也将书院重新整顿,徐秀才仍为掌门,并在书院中讲授《三字经》等入门课程,使学子们能读会写,能读会写。
他还从关中学院请来了两个新来的教书先生,让他们学习数学和物理,以及一些其他的课程,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壮。
如此一来,这座祠堂已经不能再用了,于是李明浩便在村子外面建了一座新的、更大的学校。
对于这个决定,村民们都是非常支持的,他们捐了很多钱,也出了很多力,很多人都知道,他们的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也不奢望他们能和李明浩一样,中了秀才,或者到省会教书,或者当官,只要能赚到比自己更少的银子,然后早日成亲,延续家族的香火,便已足矣。
在新的教育制度下,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毕业,其中不乏进入关中书院、宏道书院这样的大书院学习的。
而没有被录取的,则是在李明浩的生意中得到了很好的工作,这可比在地下挖饭强多了,而且还能给别人一个好印象,找个老婆也比别家好。
学生们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对于徐秀才的课程,他们都很认真的听着,只有一个人,像是一根钉子,根本停不下来,不断的扭动着身体,时而对着这个眨眼睛,时而对着另一个眨眼睛,时而对着另一个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