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枚铜钱陪伴了他的过往,从儿时到而立。
甚至都附着了他的气息,常年把玩的缘故,铜钱表面增光瓦亮,游走的刀锋,显得更加立体。
雕母钱,亦称祖钱,是指手工雕刻的母钱,经审核通过后,用作印范的制钱模型。
据清朝一代泉师鲍康所着《大钱图录》记载:“徐福卿工部云,每改元铸新钱,先选至洁之象牙,刻作钱样呈“钱法堂侍郎”鉴定。然后以精铜凿成祖钱,(惟老启盛斋顶戴铺精此技,印范不挂沙),其穿口(局呼金口)非钱局人不能凿,再用祖钱翻砂铸母钱,以后开铸,悉用母钱印范。”
文中指出翻砂铸钱的过程是先制作一枚祖钱,再用祖钱翻铸母钱,然后流通钱全部用母钱翻铸。
而且祖钱在印范时不挂沙,这是雕母的基本特征,因为雕母的雕刻手法不尽相同(这一点可以从历代流通币钱文的不同形态可以看出),钱文形态不会影响翻铸钱币。
但是如果雕母在印范时挂沙的话,会破坏钱范里的钱文,翻铸的钱文会模糊不清,无法证明什么时期的钱币,失去了重新制作钱币的意义。
况且翻铸的母币也要翻铸钱币,必须保证母钱的钱文也非常清楚,这样才能翻铸出字迹清晰的流通币。
翻铸的母钱才可以再翻铸钱币,要想做到雕母在印范时不挂沙,其表面和切面必须要非常光滑。
所以,印范不挂沙是雕母的基本性能,表面光滑是制作雕母的基本要求。
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就用铜块或锡、铅块直接雕刻成钱模也就是雕母或祖钱,铸钱时用祖钱作模,翻铸母钱。
雕母钱文精美,字口深峻,每个字的笔画都非常清晰,绝无粘连模糊,而且笔画比同版本的流通钱要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
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本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
清朝的雕母钱常见的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显然月生手中的这枚咸丰通宝雕母,是少之又少,无论是品相,还是雕工,都属上乘,可想而知,其珍贵之处。
而老汉抱着竹雕弥勒三步并作两步,径直的走向了小卒斋。
“我说啥来的,还得是我道了去的计谋高!”
陈小伟望着远去的邋遢老汉一脸的傲娇,就像他打了胜仗似的。
“我呸…神马东西。”
大白话重重的啐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