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这本书实际上是立足于刘备集团展开的,而曹魏集团则是被设定成了反派
从封建思想看来这非常的合理,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的话,其实这本书并不是绝对公正客观的,要论贡献三国里面贡献最大的那无疑就是曹老板了,这本书里面直接把曹老板给写成了反派这多少有点强行尬黑的意思了
这没办法,毕竟罗老爷子是生活在封建时候呢,他的书也免不了会受到这些传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古代所谓的皇位传承和血脉这些可是非常重要的,刘备作为汉室血脉以他为正面形象宣传这是非常符合当时罗老爷子所处的时代的,皇权即是一切
实际上就算那本以造反为主题写的《水浒传》也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的,比如施耐庵在原着中把梁山好汉的悲惨结局全都给归结到了高俅等奸臣身上,但是对于皇帝其实这本书里面是没有多少黑化的,甚至可以说表面上是非常恭敬的,每次写到皇帝的时候这本书用的都是敬语,甚至在写皇帝去李师师那里逛窑子的时候用的都是他娘的各种敬语
这些鼓吹为封建实力卖命的思想放在现代来看的话其实是非常过时的,不过毕竟是写小说嘛,如果没有一个立场就直接写的话,那这本书就彻底乱套了
所以既然必须有个立场的话那么这本书就不得不对一些人物或者事情进行夸张或者虚构的描写,其中这本书最夸张和虚构的应该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可以说这两位才是这本书的绝对主角,至于刘备嘛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吉祥物一样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罗老爷子对诸葛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
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
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
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
《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这些东西你不能说它不需要,但是你要看对象来的,如果所谓的忠义这些都是只针对于那些封建统治阶层的话,那就是被当代华夏所不接受的,毕竟我们华夏就是在推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基础上建立的,你要是一味的鼓吹这些封建思想指不定就会有人给你来一顶“封建余毒”的帽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