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级省五百强的选手,就已经拥有了上电视的资格。
他们将会来到节目组指定的录制地点,拿好各自的号码牌,依次登台演唱。
这一次,为他们投票的将不再是普通大众,而是专业评委,他们有的是小有名气的歌手,有的是资深从业者。
那些前面海选靠蒙混过关的,几乎都折在了这里。
可以说,前面的海选只是小打小闹,只有走到这一步,选手才真正具备了一定的曝光度。
相较于决赛来说,收看海选节目的人数并不多,节目组也不会把重心放在海选上,所以这五百名选手每个人都能登台演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上电视。
再怎么说五百人也太多了,有资格被导演剪进正片的通常只有三种人。
一种是实力选手或人气选手,他们的出现就代表了节目的收视率,毕竟这档节目报名者不限,许多过气歌手都会重新化身选手,希望借着节目翻红。
他们的粉丝得知这个消息,就会收看节目,为自己的偶像加油打气。
第二种则是整活高手,他们可能没有唱功,什么都不会,却能带来很奇妙的节目效果。
比如第四季的时候,曾出现过一名乡村大叔,自创了一种名为“娇喘式”的唱法,你说不好听吧,人家没跑调,你要说好听吧,那实在有点昧良心。
再比如第一季,一位方脸小伙自我介绍,宣称自己的高音是世界上最强的,评委不信,当场和他比试起来。
最后小伙输了,却放话说我已经赢他太多了,经过网友的口口传播,最后变成了一个热梗。
甚至还有一些短视频营销号,只要找不到热点新闻,就会翻看过往的海选视频,总能发现里面有那么几个奇葩。
让ai配个音,想两个段子,发个视频又能斩获好几万点赞。
至于第三种,则是有后台或者动用钞能力的选手。
当然,《唱出自我》的总导演还是有节操的,不会因为选手给钱多就让对方晋级,只会尽量多给这些人一点镜头。
如果花钱就能买到晋级名额,这档节目也拍不了这么多季。
范应来到备战间,发现里面已经有许多人在休息了,好在空间够大,足够容纳几百人。
就是人一多,房间里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闻久了有些反胃。
这些选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像范应这样空手而来,有的则背着吉他,或者揣着笛子之类的乐器。
乐器可是加分项,如果某个选手唱功马马虎虎,但乐器玩的特别好,评委同样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范应拿到的号码是50多号,还算不错,当天就可以演唱。
那些拿到100号开外的,很遗憾,节目组通知他们明天再来。
评委也是要休息的,一天实在没办法看那么多人表演。
这些人一走,备战间立马变得空旷起来,许多选手都放松了许多。
其中一个背着吉他,戴着面具的选手主动凑到范应面前,对他伸出手:
“哥们,你抽到了多少号?我是51。”
“50。”
范应对他这副造型感到奇怪,但还是回答了。
反正坐在这里也无聊,有个人陪着聊聊天也挺好的。
这人似乎是个自来熟,见范应身边没有人,直接坐了下来。
“这么巧?那我刚好在你后面。你是不是觉得,我这副样子很奇怪?”
范应笑笑没说话,意思却很明显。
现场一百个选手,就你一个戴着面具,能不奇怪吗?
那人嘿嘿笑道:“这就是你不懂了吧,这年头中规中矩唱歌,怎么可能火?”
“看过斯尔唱歌的视频没?你以为他是靠唱歌好听才火的吗,我看不然。”
“经过我的分析,我觉得唱歌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要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我戴着面具,观众也好,评委也好,是不是想知道我长什么样子?”
“我到时候上台,跟评委说只要不淘汰我,让我进入全国百强,我就摘掉面具。评委会不会因为好奇,留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