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神奈川冲浪里》前,葛饰北斋已经学习中国画六十年。
深受中国画影响。
……
至于浪花元素,东瀛认为是葛饰北斋的原创?
呵呵。
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现存有几张浪花图,我们不妨了解了解。
第一张是《云舒浪卷》。
第二张是《黄河逆流》。
第三张是《层波叠浪》。
我将图贴在下面。
自己对比一下,就会发现:
《神奈川冲浪里》的浪花是不是和这三幅画中的浪花一模一样?
无论是浪花的尖端,还是浪花的神韵,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是不是?
葛饰北斋的这幅《神奈川冲浪里》确实在西方闻名遐迩,甚至影响到了梵高。
但葛饰北斋为什么只有这一幅与南宋大家马远作品神似的作品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心里没数吗?
东瀛的逻辑也是搞笑。
只准葛饰北斋在我国的老祖宗身上高仿,不准我这个本国人在自己老祖宗身上找灵感?
……
另外在随便科普两句:
东瀛所洋洋得意的百鬼夜行,其中有极大一部分来自于我中华。
譬如八岐大蛇。
它是东瀛最著名的神话妖怪,拥有八头八尾八叉,身上长着青苔和树木,身体巨大,足够填满八座山谷。
东瀛传说中,八岐大蛇的肚子总是像是糜烂了一般,鲜血淋漓,所到之处尽是沼泽,除了吃人,还会带来水患,因此八岐大蛇是代表着河川泛滥的妖怪。
而《山海经》记载,有一种精怪叫做相柳。
相柳是水神共工的部下。
蛇身九头,巨大得能同时在九座山头进食,它不断呕吐毒液形成沼泽,也是水患的象征,后来被大禹砍下一头,这才逃到了东瀛,变成八岐大蛇。
两则传说相似吗?在九座山头上进食、形成沼泽、水患的象征,这几个关键词合在一起,总不会是东瀛原创的罢?
……
再譬如河童。
同样是东瀛较为著名的妖怪。
据东瀛《山岛民谭集》记载,河童形体像青黑色的猕猴,手脚似鸭掌,头顶凹陷处像顶着一个碟。
无论是水中或是陆地上,只要碟子里面的水不干涸,河童就会力大无穷能与人或马角力。
据南宋志怪小说《幽明录》记载,这种生物叫虫童、水精、水猴子等等,头上戴一盆,受水三五尺,只得水勇猛,失水则无勇力。
记载何其相似?
基本上未加修改好吗?
而且根据日本传说记载,河童是被一个叫九千坊的头领从我中华家带到东瀛的。
而九千坊其实就是中国的河伯,由于采用活人祭祀,导致在中华混不下去了,于是举族迁往东瀛。
东瀛是原创吗?
类似的妖怪如玉藻前、姑获鸟……这些我就不一一说了,免得东瀛脸疼。
东瀛的文化艺术,大部分都是借鉴我中华,一字不改的占多数,妄加篡改的也不少,改得面目全非的同样很多。
所以……东瀛哪来的勇气诬赖我?】
秦淮悠然的敲打着屏幕,用满腹的学识,引经据典,各类名词的出处,南宋四家的画作,信手拈来。
《山海经》、《幽冥录》、甚至是东瀛的书秦淮也有涉猎。
随手一篇声明,涉及的知识点巨多!
网友们惊呆了。
第一时间看懂了有关于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画作和葛饰北斋的相似处。
这根本不是神似。
这近乎一模一样啊!
至于下面的八岐大蛇,还有河童,完全就是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的实锤。
……
【转发了,转发了!第一次看到如此精彩的打脸!北斋比秦淮早了两百年?不好意思,马远大佬早了一千年。】
……
【仿佛看到秦淮奆佬一脸傲慢——不好意思,历史悠久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
【说句羞愧的话,我活了二十三年,不知道南宋四大家是谁,马远我也不认识。我是不是丢了中华家的脸?】
……
【楼上我来陪你啦,我也不知道马远大佬……我真丢脸,我真是不学无术。】
……
【讲道理,我也是国画专业的,但我对马远大佬的了解也是寥寥无几。秦淮小哥哥真·奆佬,光凭这些知识水储备,就足以成为艺术名校的院长了。】
……
【看完这篇打脸声明。我默默烧掉了我的清华毕业证书,现在打脸也要这么高的文凭了吗?】
……
【这波比历史悠久的骚操作我给满分,听说你比我早了两百年?抱歉,我祖先比你早一千年】
……
网友们欢呼雀跃。
北斋的高仿一目了然啊,完全不用再辩论,就算没有半点艺术理念,也可以看出来,细节和神韵处的如出一辙。
【我翻墙去,把这一篇文章和图片转到东瀛,让他们感受一下绝望。】
有几位粉丝立刻行动了起来。
翻译。
将对比图剪在一起。
然后翻墙发布。
并且艾特当初分析秦淮‘一朵浪花’创意来源于北斋的官方媒体。
有不少网友翻墙凑热闹。
很快。
东瀛的官方媒体就看到了秦淮的声明。
当看到分析时,脸色大变。
他们不知道南宋马远啊。
真有这位画家吗?
还是南宋四大家之一?
到谷歌上一查。
果然有!
官方媒体负责人惊恐万状,吓得仔细对比了十几分钟,却发现葛饰北斋的作品,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神韵上,都如出一辙!
卧槽。
被更有文化的秦淮反杀了!
不行。
当作没有看见。
对于某些铁证如山的评论,他们免费赠送删除+永久禁言的飞机票。
用这种方式,来欲盖弥彰,掩耳盗铃,从而维护他们心中可怜的自尊。
网友们换号发评论。
删除禁言。
继续换号。
删除禁言。
东瀛方面动作极快。
显然是慌得一塌糊涂。
专门翻墙过来打脸的粉丝们万分错愕。
如此厚颜无耻吗?!
这果然是东瀛小鬼子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