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非凡笑了笑道:“试点工作不就在我们香河吗?”
杨明叹口气道:“人家有政策,有支持。我们有什么?”
杨明说的是实话,当初燕京要在全国搞一个经济试点城市。选来选去,都没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直到有一天,领导的眼光落在深海这片土地上,才决定一切从零开始,建设一个理想中的经济试点城市。
深海在四十年前,并不像现在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
那时候的深海,仅仅只是一个只有不足两千人的小乡镇。深海现在鳞次栉比的大楼,坐落的地方就是原来的水田。
着名的深海大道,过去只不过是一条尘土飞满天的乡间小路。
深海的成功,可谓不是奇迹。
深海发展之初,看好的人并不多。燕京当时也是下了大决心,不但给予了非常大的政策支持,而且给了巨大财政支持。
当时最大的一个政策,就是燕京要求全国所有省市,都必须在深海设立一个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相当于国际上的大使馆一样。各省市自己掏钱,在深海建楼。办事处设立后,主要作用就是配合深海市,管理好未来各省市来深人口。
杨明的抱怨,深海成功绝对不是深海自己的发展起来的,而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当初,国家拿出的扶持资金,放在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可能让乌鸡变凤凰。
刘非凡却不这样认为。他在大学期间就曾对深海的发展作过研究。
在刘非凡看来,深海之所以发展得那么迅速,取决于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深海发展之初,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好高骛远。那时候的深海,仅仅只靠着“三来一补”的产业,就将深海发展壮大了。
深海的成功本就不可复制。事实上,燕京在后来也曾将同样的政策给与过其他地区,但这些地区却没像深海这样发展起来。
杨明敏锐地发现了事情出现了异常。他耿耿于怀深海的接待规格只是一个假象,他真正在意的是项目会不会流产。
虽然说,协议是两地政府签字盖章的,但并不等于一定会按照协议的要求来执行。
项目出现变数,是大家最担忧的一件事。
其实,在刘非凡的眼光看来,深海在香河建设工业园区,是一件相得益彰的好事。香河能完美化解深海土地困境。深海又能带给香河强劲的经济发展。
虽然说,深海工业园区未来的产业还不落伍于时代。但比起深海来,这些产业也不过是别人嚼过的馍馍了。
梁黄之争,表面看都是为深海未来的发展在坚持。其实真正的内幕,却是一般人看不到的政治博弈。
他们各自代表着一方。
而且,他们正在进行着紧张激烈的政治博弈。
乔周之间,因为入常的事,一直在暗中博弈。这种看不见硝烟的博弈,自然会影响到地方。
让梁松口,看来不是那么轻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