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清明,我们在准备去祠堂祭祖的事情,他就和伙伴出去玩,回来后就发烧,一夜之间,耳后长出了白毛,然后没几天样貌就变了。”
“你家祠堂在哪里?”
“离这里不远,想必你们来的时候经过,我家祠堂就是济村的杨家祠。”
站在几天前和齐逍一行人分开的广场上,泠然脑子里闪过一句话:“该是你的总归会是你的。”她的直觉、社会经验、追剧经验……等等都告诉她,回来了就有一堆未知的麻烦等着她,但是她避无可避。
济村的杨家分支虽多,但都是同宗同祖的,每年祭祖都在同一个杨家祠。杨敬安却不知道杨恭这号人,回忆了良久都没有对这个人的印象。
看着广场一侧酒家外迎风飘扬的幌子,泠然低低说了一句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意识到不妥后,她及时刹住了车。
“不及汪伦赠我情。”晏珅顺口接上了。
泠然惊讶地看向晏珅:“你居然知道这首诗?”
晏珅更惊讶:“还有谁会不知道李居士的诗?”
“李居士?李白?诗仙李白?”
“对,李白。诗仙?他什么时候多了这个名号?”
泠然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这个世界和原先的世界有很多重合的地方,所以,不能随便秀诗句,免得贻笑大方。想着她赶紧转移了话题:
“这里的桃花酒不知味道如何?”
“想尝尝吗?我让人去买点。”晏朝问道。
“想,但是不能喝。”泠然很理智地说:“喝酒误事,而且,齐通他们就是喝了酒才中毒的,所以这个地方的饮食我们都要格外小心。”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次回来,泠然建议备足一行人几天的干粮和饮用水,毕竟病从口入,毒也从口入。
一行人没有过多停留,直接往杨敬安老先生在济村的宅院而去。老人得知他们也在调查猴人病因时,激动不已,不仅向他们仔仔细细介绍了济村的情况,还慷慨将自己在济村的宅院让出来给他们一行人落脚,并安排一个仆人与他们同行,给他们带路。
沿着宽阔的石板路往进深处缓缓行去,与白天不同的是,两旁小楼的各式灯笼被点亮了,在昏暗的暮色中跳动着各式各样的红,看着有几分渗人。她下意识往晏朝怀里瑟缩了一下。
“各位贵人,我们村祠堂多,所以晚上有点灯的习惯,一来给活人照明,二来,也方便先人那什么。”带路的杨升是个耿直的中年人,牢记主人的叮嘱,进村遇到任何情况都要给贵人们解释清楚,方便他们找到治疗小少爷的药。
“祠堂那么多,先人更多,难怪这路修得那么宽。”晏珅嘀咕着,收到大哥一记警告的眼神便讪讪住了嘴。
泠然却深以为然。这场景让她想起了《千与千寻》里那个空荡荡的小镇,到了晚上就亮起了红色的灯笼,接着……
原本以为沿着石板路一路走到底就能进村了,没想到只前行了约莫三百米,眼前的灯笼还在往前延伸时,杨升带他们拐了个弯,过了一座极短极窄的土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