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场上再次人头济济。
场中,太监们正在做准备工作,他们把一张张的桌椅摆放好,桌上文房四宝俱全。
入围的选手陆续来到,按照考牌号端坐在桌后,他们神情各异,有的一脸平静;有的得意洋洋;有的紧张得直擦汗。
吴涪齐敲响了锣,现场安静下来。
“诸位选手,今天是最后一关,才智关。第一轮必答题,一共十题,限一柱香内答完。答对六题以上者方可参加下一轮抢答题。现在请公主出题。”
心怡朝身后挥了一下手,示意了一下。
紫苏冬青和竹叶常山一起捧着一卷很长的卷轴。
“皇上,把卷子挂在旗杆上吧,大家看着方便些。”
康熙扫视了一下诸位皇子,见胤禛一副完全和我无关的状态,于是点名,“老四,你来当监考官。”
胤禛满心不乐意,但依然毫无表情地起身,朝康熙行了礼,“儿臣遵旨!”
他朝心怡那边走去,却不敢朝心怡看一眼。
紫苏四人把手里的试卷交给了胤禛,卷轴又宽又重,胤禛捧着非常不方便。倒不是他捧不动,而是太宽了,这个捧着的姿势就显得很吃力的样子。
“汗阿玛,您再叫一个人吧!”
康熙也看出来了,于是又点了个武将,“年羹尧!”
年羹尧来到胤禛身旁,帮着一起捧起卷轴,来到旗杆旁,把卷轴挂了上去。
大大的试卷悬挂在旗杆上,纸上的字大如斗。 场上每个人都睁大了眼睛看。
这十道题是这样的:
1.一座只能通行一人的桥上,一个货郎推着货车由南向北而来,一个砍柴人担着两担柴由北向南而行,他们如何过桥?
2.一个老年人在前拉车,一个年轻人在后推。边上有人问年轻人:前面拉车的是你的父亲吗?年轻人回答是的。于是那人又问前面的老者:后面推车的是不是你的儿子?老人回答不是。那么两人是什么关系呢?
3.公鸡五文一只,母鸡三文一只,小鸡一文三只,一百文钱买一百只鸡,公鸡、母鸡和小鸡都有,现在要求三百文钱买三次,每次公鸡、母鸡、小鸡的数量皆不同,请问如何买?
4.“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出自何人之笔?
5.一条河的东岸有六个人等着摆渡,其中四个大人,两个小孩。河中只有一条空的小船,最多只能载一个大人或两个小孩,小孩和大人具有同样的划船能力,请问这六人如何摆渡到西岸?
6.一加一等于几?
7.从一加到一百是多少?
8.有个老头在卖杏子,价钱是每个杏子三文钱,并且三个杏核可以换一个杏子。有三兄弟身边共有三十文钱,可聪明的他们却吃到了十五个杏子,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9.盒子里有二十只袜子混在一起,十只红的,十只白的,如果在黑暗中取袜子,要取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有一双是同样颜色的?
10. 赵钱孙李陈五对夫妻是邻居,每个丈夫养了一条金鱼,每个妻子养了一只猫。有一天,赵太太的猫吃了某位先生的金鱼,这位先生和吃了陈先生的金鱼的猫的主人是夫妻;赵先生的金鱼是被钱太太的猫吃掉的;李先生的金鱼是被某位太太的猫吃掉的,而这位太太和被孙太太的猫吃掉的金鱼的主人是夫妻。请问,李太太的猫吃了谁家的金鱼?
当胤禛点燃了香后,吴涪齐又是一声锣,“开始答题。”
场上的选手们没想到考题是这样的,有人吃惊,有人恼怒,有人平静,有人眉头深锁,有人不知该怎么落笔,各种表情都有。
围观的群众也在对考题议论着,“好象很难喔!……也有简单的,一加一不是等于二吗?……公主怎么会出这么简单的题?用脑子想想,一定是别有深意。……从一加到一百,光这道题就要用去一大半时间了,剩下的题目一柱香的时间怎么够哇……还有这猫啊,金鱼啊,看得我七荤八素的,脑袋都晕了……那个过河,换了是我啊,扑通跳到河里,游到对岸,多省力!”边上的人哈哈大笑。
同样,文武大臣们指指点点地也在讨论着。
“张大人,格格出的这些题可在您的预料之中?”薛言问张廷玉。
张廷玉摇着头,“差之千里。”
“公主真是高深莫测,下官原本还以为和科举考试差不多呢!……下官也是如此想法,还给我那侄外甥拟了些试题,这下他可要怨死我了……纳兰大人,令公子昨晚也是在临阵磨枪吧?”
纳兰宏看到题目也愣了,和他想的完全没丝毫关联,不过也带了些侥幸,幸好昨天晚上没瞎折腾,听到旁边的人问起,于是回答道:“他说临时抱佛脚没用,怎么都不肯翻书,在花园里弹琴自娱,我逼他去看书他也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