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幸灾乐祸的谭宗明,顾韶元有点腻歪。
“精言的事已经让我烦透了,你别再火上浇油了,对了,免费给你提供一个消息,风华集团貌似不行了,你再不趁火打劫一波,可就没机会了。”
风华集团跟JM都是做通讯设备的,原剧里设定的一个比一个牛逼,后来剧情一展开,一个比一个拉胯。
JM一个响当当的跨国巨头,业绩全靠销售人员陪喝酒,风华更是一路扑到死,最后被JM算计了一把,核心团队被挖走。
在这个影视大融合世界,风华跟JM的体量都比较一般,远远比不上晟煊集团。
谭宗明一点惊讶也没有,显然对风华集团的困境心知肚明。
唯一奇怪的是,他是做这一行的,了解对手公司是必修课,顾韶元的公司跟通讯设备不沾边,为什么也会调查风华集团?
“你该不会对通讯行业感兴趣吧?”
顾韶元摇头,“要是把时间往前推两年,那我肯定有兴趣,高低也要在5G这个风口上搞一波,现在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主要是见到了宋暖跟周格格,才想起来有这回事,正巧晟煊集团是做电子设备的,才会顺嘴提醒一句。
至于拯救风华集团什么的根本不可能,都是合格的资本家,风华集团越惨,他们越要上去踩一脚,吸点血,就看谭宗明怎么操作了。
谭宗明松了口气,要是顾大佬突然对这一行产生兴趣,他还真不好应对。
这家伙背后的资本太雄厚了,手底下那几个公司连续烧钱扩张,整整两年全都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仍然不见停下来的趋势。
咖咖奥跟咖咖米合起来一年亏了二十个亿,风腾科技稍微好一点,有绝地求生这个现金奶牛,盈利能力很强,不过利润都被拿去引流了。
大德集团已经融资了五十亿,全部砸在大德养车上面。
米希亚更不用说,两年加起来烧了三百多亿,其中,米希亚高定从诞生开始就一直在亏,除了刷逼格,求都不干。
收购的杂志米希亚特刊也处于亏损状态,新成立的米希亚-朗豪酒店还没改造完成呢,距离盈利遥遥无期。
杜嘉班纳自从被收购以后,开始改变经营策略,烧钱扩张,估值是烧上去了,今年的财报简直没法看。
总的来说,顾韶元不管经营什么公司,全都是那套互联网思维,根本不考虑盈利,先跑马圈地,卷死竞争者,等卷到红利彻底消失,再考虑盈利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听着挺高端的,实际上一点也不高端,就跟买房子当房东一样。
前期拿着投资人的钱拼命买买买,买到足够多的房子,再开始收房租,对消费者采取免费策略,赚上游商家的钱。
自从互联网诞生以后,所有的大厂都是这么干的,流量相当于房子,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其实已经严重违背了人们对互联网的初衷。
它本应该是一个增加效率,增加商品流通性的工具,可是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最大的中间商。
前几年搞电商赚得盆满钵满的商家现在难受了,很多商家赚到手的利润都不够支出广告费的。
不打广告还不行,因为你不打别人会打。
别以为这跟普通老百姓没关系,工厂利润变差,工资涨不上去,还有可能裁员,普通人的消费能力会变差,消费不景气会导致商品供大于求,积压库存,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就是结构性问题的所在,资产性收益大于,甚至远大于劳动性收益。
我们都知道,资产是无法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才可以。
现实问题却是我们没日没夜的劳动,赚到的钱里面,一大部分被拿去还贷款了,商家开店赚到的收益,同样得拿出一大部分交房租,或者交给平台。
而这些房东跟中间商是不会创造价值的,说白了他们其实是被劳动者供养的一批人,偏偏这少部分人攫取了最多的收益。
劳动者创造了全部的价值,却只能占据很小的一部分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