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为了解决缝纫机转速问题,我们研究室的16个研究员连续工作了整整一个月。”
“那会儿,我几乎觉得自己要被熬傻了。每天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如果能够睡4个小时,那简直就是奢侈。”
“即使在吃饭的时候,我们脑海中仍然在思考如何优化缝纫机的转速,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如今回想那些日子,尽管过程十分辛苦,但我与我的团队真正地将工业缝纫机推向了国际先进水平。”
“后来,当岛国的缝纫机企图与我们竞争,我们也能泰然处之。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令人骄傲的成就。”
“如果我为爱默生教授配置一支来自国内的研究团队,你觉得他们会像那些欧洲研究员一样,无法适应爱默生教授的工作习惯吗?”
听到孟海生这样说,电话那端的贺真瞬间愣住了。
国内的研究员,为了获取真知和技能,他们几乎可以拼尽一切。
不仅仅是爱默生教授每天6点起床上班,就算是凌晨5点,他们也愿意早起,跟随教授的脚步。
在工作中,他们刚开始可能会跟不上教授的步伐,甚至可能会被教授批评。
但他们不会因为受到一些批评而轻易放弃。
他们会勇敢地迎接挑战,即使爱默生教授已经休息,他们也不会停下,会尽其所能去学习和研究。
贺真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国人对于尖端科技的那份执着和渴望,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描述。
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当他们意识到国内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时,那种心酸是无法言传的。
他们宁愿牺牲休息时间,为了研究而努力工作。
只要能够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科技,哪怕是燃烧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毫不犹豫。
“海生,我希望你为爱默生教授组建一支有决心的研究团队。我相信在他的指导下,不久的将来,你们会在芯片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
孟海生微微点了点头。
现在国内的半导体和芯片技术几乎是一片空白。哪怕他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他们生产的也仍然是别人淘汰了不知道多少年的零部件。
要想提高国内技术水平,最好的办法便是自主研发。
这些项目在爱默生教授眼里,或许看似非常简单。
但对于国内的科研人员而言,每一个小项目都代表着国内半导体和芯片技术的重要进步。
“我之前已经与国内的一些科研人员取得了联系。暂时能够调来瑞士的人数并不多。前几天我跟蓝佑霖联系过,询问他是否能从墨国招募一些科研人员。”
“按照我最初的设想,爱默生教授的团队至少应该有12人。目前我们只聚集了6人。我本来打算从其他欧洲国家再招募一些人来补充,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似乎行不通。”
一个外国教授带领11个国内研究员,这样的配置让孟海生都感到非常兴奋。
但他不确定爱默生教授是否会接受这样的配置。
孟海生与贺真结束通话后,立即指示张雷深入调查诺亚爱默生的所有经历和日常习惯,特别是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的倾向。
这一点将直接决定他们能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