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生对孟大牛深入了解洗衣机和冰箱的细节感到很意外,显然他是认真考虑过建个冰箱厂的。
但建厂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做起来的。
“大牛哥,你知道建一个冰箱厂需要多少人手和多大的资金投入吗?”
“我大致了解了一下,初始阶段我们可以先投资几千万。等一切步入正轨后,再加大投资也不迟。”孟大牛边说边笑。
他继续道:“我清楚自己的能力,虽然比不上那些上过大学的大老板。但我做事谨慎,没有十足把握我不会贸然往前冲。”
“钱可以慢慢赚,急功近利只会增加风险,最终可能一败涂地。”
孟大牛非常清楚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但有时这些弱点反而成为他的优势。
90年代中期,许多人投身于创业浪潮,一旦赚到了第一笔钱就迷失了自我,不加分析地投资于各种行业。
虽然有些人确实赚了不少钱,但大多数人最终血本无归。
换作别人处在孟大牛的位置,可能早就骄傲自满了。孟大牛的稳重性格,让孟海生放心地将电视机厂交给他管理。
“我一会儿就给蓝佑霖打电话,让他在鹏城帮你找地块建冰箱厂。”孟海生说道。
“除了建厂之外,还要成立研发部门。只有生产出质量更优的冰箱,我们才能在满是进口货的市场上有一席之地。”
“我听贺真说研发部的投入很大。”孟大牛很是担忧资金投入过大,回报的却很少。
“还好,初期的冰箱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研发部门的作用有限。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设计出外观漂亮的冰箱。”
“要自主研发,可能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这部分我会让蓝佑霖负责,你只需要专注于生产。”
关于研发部的事情,孟海生讲得太多,孟大牛也听得有些迷糊。他索性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转而开始谈论冰箱厂的规模。
“既然要做,我们就做大一点。第一个冰箱厂可以按照你现在管理的电视机厂的规模来建。”
“啊?那不会太大了吗?如果生产出来的冰箱一时卖不出去,搞一仓库的库存,那我压力可就大了。”
“大牛哥你要对自己有信心。你手下的销售团队可不是吃素的,他们能把电视机卖得那么好,冰箱自然也能销售出去。”
虽然孟海生这么说,孟大牛还是有些忧虑。
现在每个月电视机的产量可非常高,他又是第1次接触冰箱,万一真卖不出去,那他可就要给公司亏钱。
孟大牛的宗旨是他可以少给公司赚钱,但坚决不能给公司亏钱。
“要不,我们先上两条生产线,等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后再扩大规模。”孟大牛建议。
“可以,你先试试水。扩大生产规模也不难,但厂房必须建得大些,不能到时候扩大规模时再去盖,那时间上可就来不及了。”
孟大牛思索一番,感觉先盖个大厂房倒也没什么问题。
即使冰箱厂一开始利用不起来这么大的厂房,他也可以将部分区域划分给电视机厂使用。
无论如何,确保厂房得到有效利用是重要的。
两人在工作餐后基本敲定了冰箱厂的计划。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孟海生给蓝佑霖打电话告诉他这个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