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奕晨已然回归校园,这是他第一次体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在大学以前,噢,不,截止大二,他仍然天真地认为,研究生不再需要像本科生那样上课,而是在导师的带领下,从事高端的研究工作。
真正来到这个阶段才知道,原来,研究生也有海量的课程,相当于本科课程最多的时期。
因为一般而言,硕士研究生需要在研一完成课程的学习。
研二后,导师会带在身边,真正开始研究。
发表一些文章,获取一些成果,历练自我,达到毕业要求……
看着堪比大二大三课程合并的课表,郑奕晨露出了一丝笑意。
回学校前,孙院士特意把他叫到办公室,两人促膝长谈,足足两个多小时,让郑奕晨受宠若惊。
看着他容光满面地走出来,邹钦博不禁八卦起来:“师弟,啥事啊,这么开心?”
分享是心与心的交换,是情与情的传递,郑奕晨也乐意同这位一直关照他的师兄分享好事。
简而言之,好处有三:
其一,他获得了研究所一级实习研究员的职称,直接跳过了二级。
其二,本次新型常温超导体材料的成果上级很重视,他的贡献有目共睹,已经报上去了。
其三,事关个人培养方案。
孙院士征求了他的意愿,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独特的培养方案。
方案规定,郑奕晨需要在国内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由华夏科学院和科学院大学共同培养,一年后,出国进行交换学习。
孙院士给了他一串国外合作高校的名单,让他仔细斟酌。
至于硕士研究生期间的课程,只需要他过就行。
按照这个方案,他可以两年内结束硕士生涯。但是,若想得到提前毕业的允许,也是有条件的。
两年期间,3篇物理方面的华科院一区论文+3篇其他方面的二区以上优秀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章。
也就是说,若想提前毕业,就要在两年内完成六篇SCI。
何谓SCI?
它是一个索引数据库,相当于目录,Nature、Science都是其中的顶刊。
SCI收录了全球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核心期刊3700多种,并按照其影响因子(if)进行了排名。
它的分区有两种,一是jcr分区,二是华科院分区。
Jcr按照影响因子,每25%分一个区,比如,Q1便是if>25%;
而华科院分区时, if在前5%的为一区,6%—20%为二区,21%—50%为三区,剩余为四区。
换了别人可能喟然嗟叹:此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然而郑奕晨丝毫不担心,现在,他手里就握着一篇《Nature》,就是那篇被收录的,关于强电、弱电相互作用的论文,预计要不了多久就会发表。
再者,融糖素这一石破天惊的发现,两篇一区top到手,做梦都笑醒。
孙院士已经肯定,关于超导材料算一篇一区top。还有,如果研究顺利,融糖素的化学合成也可以单独成文……
邹钦博看着这个乐呵着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师弟,心中无比纳闷,不是应该愁容满面吗?
要知道,即使是他,如今已经博士毕业的人,手里也才握着十篇SCI,其中只有三篇一区的,一篇一区top。
老师是把师弟当博士培养了呀!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