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梯度高达31.5 MV/m,把电子束加速到250GeV的超高能量。
在加速到大约150GeV时,电子束被送进一个波荡器后再回到主加速器,继续加速到250GeV并经过最终聚焦后与正电子束对撞。
按照参考设计,每个束团里的200亿个粒子的正负电子束被聚焦在一个微小截面里。
它们以每秒钟次的频率在对撞点相撞,质心系能量达到500GeV!
在对撞区有两台巨大的探测器。
这两台探测器将采用有所不同但互相补充的先进技术,其中就有郑奕晨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测器能够记录下每一次对撞产生的每一个粒子,并能对难以确认的物理发现进行必要的交互性校验。
……
探测器越大,捕捉到的信号就越多,数据量就越大,就越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
本次升级改进的FASER 探测器就是专门为捕捉中微子设计。
这次试验,成功观测到已知3种中微子——电子中微子、μ中微子和τ中微子。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探测到粒子对撞机产生的中微子!
而每一种中微子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反物质,即观测到6个中微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更振奋人心的是,发现了第四种中微子——惰性中微子。
它与其他中微子一样,质量小又不带电荷,与其它粒子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弱。
这种惰性中微子是中性粒子,无自旋性,进一步论证了郑奕晨超标准模型的准确性。
打破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证明的存在且只存在三种中微子理论,否决了米国费米实验室的论断。
如果说,此前还有人怀疑郑奕晨的理论,现在,大家对它充满期待。
中旬,在LHC的官方网站上,发表了一篇文章:
LHC新结果向粒子物理模型发出挑战!
文章向世界宣告了粒子对撞机探测到的中微子。
首先验证了对撞机中微子的准确位置,其次,证明了FASER探测器探测中微子的有效性。
文中还对所有贡献者进行了致谢,其中特别指出,郑奕晨在 FASER 探测器的设计改进、建造、运行和数据分析过程中做了高效的工作,并在本次发现中做出了直接贡献。
希格斯给予了很高评价:“该发现有望帮助物理学家了解宇宙中最丰富的粒子的本质!”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不吝赞赏:
“郑的理论是有道理的,一个天才的设想!”
“这是基础物理一个巨大的发现,超标准模型更是打开了粒子世界的大门!“
……
当然,更多的成果尚未发表。
第四种中微子就没有公布,太不可思议,没有详实的证据,很可能被当作一个笑话。
因此,数据分析至关重要。
对撞机每次运转,产生的数据是恐怖的。
即使准确预测了位置,还是需要科研人员在海量的数据中分析论证。
这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
即使聚集了全世界优秀的粒子物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