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完整的分红和新进村民的安置方案,众人总算打消了心中的疑虑,都觉得这个差别对待的法子极好。
有差距才会有动力,不会养出一票懒人出来。
然而,在弄清楚了大小姐说的育儿所、养老院、医务室是什么东西之后,老人们大受震撼两眼冒光,纷纷表示他们还能再活十几年。
这种福利待遇,大兴独一份。
白芨向他们说明了这些公共产业,就是用来方便村民的,补贴也是来自于公账,没必要背负太多的心理压力。
但这些人听清这个理念之后觉得不能这么算,拿市集来说,能少亏一文年底不就多了一文结余?养老的钱是村里人一起挣的,那他们更不能占年轻人的便宜。
“大小姐,您放心吧,我们都懂的,不会乱来。”
“嗯。”白芨点了点头,以为他们听进去了,便随口问了一下食堂的进度。
白正文和张良才两人老脸一红,之前他们都没想明白食堂带有这种特殊意义,还想着竞争一番的。
“框架在搭了,做饭的人手和帮工也在找。”
“食堂和养老院不一样,不符合包饭条件的,在里面吃饭要么付钱,要么抵工分,这个等建起来了你们跟明理商量一下,具体看看怎么弄。”白芨也不想把人养懒,白吃白喝肯定不行。
有了明确的指引,生活阅历丰富的老人们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重点,都觉得吃饭付钱天经地义,就该这么干。
等明白了未来的一项项规划,他们无不佩服大小姐的深谋远虑,那一系列看不懂的规定,这时心里也有数了。
家里的女人们不便抛头露面,以后可以做衣服、绣东西、种菜养鸡、在后厨做饭,一样可以赚到工分。育儿所的存在,使得各位媳妇们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想到之前那次集体做工装的事情,白正文等一众见证者真正懂得了大小姐的良苦用心,一点点让村民们接受这种改变。
“山叔的眼光真准,大小姐的心里住着佛呢。”趁着白芨被人群吸引,张良才凑到白正文的耳边,小声说了一句。
“是啊,当初他老人家要极力选大小姐做少族长,可是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万幸……”
白正文跟着附和了一声,后面没有说出的话,引起了其他老人的共鸣。
听着身后传来的动静,白芨指了指正在帮忙捆东西和摆货的几个人,问道:“他们是怎么回事?”
市集里的工作人员除了年轻力壮的汉子,一些轻省活全部是由老人在做,她还在人群中看到了几位在封王宴上被请来,领了西瓜子的老人,也在这里帮忙。
“哦,他们都是有真本事的,已经通过了村里的考核。现在地里的活不多,就想来这里帮忙,赚点工分。”
白正文简单解释了一句,没说几位是因为老人闲不住,想多赚点工分,趁早把孩子也接过来的想法。
对于外来人士通过考核,所赚的工分能否过给家人这一点,白明理最近也在收集大家的意见,准备有了结果之后再往上报。
白芨自打给村子定好规划之后,就不准备管具体的事宜了,逐步脱手放权,发现有人这么快就达到了条件,她还挺满意的,这说明人才只要用心去找总能找到。
“那他们又是怎么回事?”
顺着她的手势,白正文看到了正埋头算账,穿着麻衣的大龄收银人员,脸上的表情也有点怪。
“两位先生说,每五天说一次书,赚得工分不够花。他们想在村里弄两间常住的屋子,所以来这里算账赚工分。”
一连听了几场书,再没有见识的村民也知道这两位老先生不是一般人。尤其是看到已经正式成为学堂夫子的张先生,有事没事就去请教他们,更说明他们不简单。
可两人的脾气和本事一样大,坚决不走后门,非得找到村里要求进行考核,然后按照宁水县城的市价打八折,说一场书赚多少钱折成工分,自食其力。
人家要求按正常程序来,遵守村子的规定,村里自然不可能拒绝。平时负责书部考核的正是张先生,以两位老先生的水平,那还考个屁啊,改卷的人都不用出。
所以白明理找到张先生,要求他出一份题目随便意思意思,可偏偏两个老人家非要往工部考,按说书匠的标准。
在大小姐外出期间,村子里的另一场盛会就是村民一起考核两位先生,最终自然是全票通过。
哦,他们一通过考核,马上就申请了麻衣工装,片刻都不带等的。
脾气太怪了。
白芨这会弄清了前因后果,丝毫不觉得惊讶,能和魏老做朋友的,没点傲气才怪。
只是回来那天大崽都没说到这事,她之前还在奇怪两位老先生怎么主动送手稿过来。
原来,他们已经是自己手下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