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两位老先生来了村子,有些传闻中的规矩,已经变得越发有模有样了。
每次遇事敬天祷告,现在都有专门的祭文和礼仪,显得十分庄重和正式。
丰收前求一个好结果,得偿所愿之后自然是要还愿的,不然心不诚的话,下次神仙不保佑了怎么办?
以前求到了雨或者是丰收了,大家会选择一家寺庙烧几柱香,捐几文功德以示诚意。
然而,在两位老先生得知此事后,立马拍胸脯表示不能这么干,何必把钱丢给那些脑满肠肥的大和尚,自己祭拜才好。
于是,白芨进到打谷场以后,看到的便是一众经过斋戒沐浴的老人,穿着草鞋麻衣跪在供桌面前,手里捧香不断在念着什么,跟随林成和的指令而动。
打量了一会,她悄悄走到角落站着,觉得之前拒绝文叔的邀请是很明智的一件事情。
真是好家伙,这两位老先生用魔法打败魔法,以后十里八村要都这么干的话,寺庙的香油钱铁定少一大半,他们估计得被大和尚恨死。
“明理,收成已经出来了吗?”
白明理的信仰不如他爹足,没有捞到还愿的名额,只能帮着抬抬桌子看看热闹。他闻声转头,看到身后的人影,不禁感慨还是自己老爹厉害,连大小姐都敢排除在外。
至于主动放弃还愿的情况,基本不可能。
这年头,谁能拒绝在老天爷面前露脸呢?
“还没称,不过咱们都种了一辈子的地了,收了多少心里还是有数的。”
“哦,看来结果不错?”
“起码不差。”
冗长复杂的仪式终于走完,还过愿的人仿佛心灵都受到了洗礼,一个个满脸红光、精神抖擞。
“大小姐,您来了。”白正文披散着头发,额前用一根干草绑缚,麻衣的腰带是同色的麻绳,莫名让人觉得有一种魏晋名士的风范。
白芨有一瞬间的不适应,心里默默盘算,这多来几次,估计还能让人长寿。
“文叔,开始吧。”
“是,大小姐。”
随着白正文打出手势,早就等候在一旁的年轻小伙们越众而出,手里拿着扁担和箩筐,走向小山一样的谷堆。
一人扒谷一人用笸箩盛满往箩筐里面倒,等谷尖稍稍冒出箩筐的边缘,就开始装另外一个箩筐。
这种装法是官府要求的,收税的时候,两个箩筐合一起,便是标准的一石。
石(dàn)在封建王朝,既是容量单位也是重量单位,不同时期的标准不一,一般在一百二到一百五十斤之间,大兴的一石等于一百二十斤。
这个时候的人们还没有密度的概念,百姓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容易把石和担搞混,经常通用。
一担米是一石,一担水也是一石,同样的还有一石盐等等,这就容易被人钻空子,尤其是有些心思不好的收税官,带来的箩筐根本不是朝廷的规格,特能装。
白芨听过不少关于什么大斗小斗,厚壁薄边的容器故事,明令要求村子所有物品的计量必须过秤,扣掉容器的重量后再用一百二十斤来折算。
“一,二,三,起。”四个汉子分成两组,每人抓着扁担的一头,喊着整齐的口号,缓缓抬起地上的箩筐,用两杆大秤同时开称。
在秤杆稳住之后,林成和负责读数,许不言负责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