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村的夏收,以稻谷入仓作为结束,期间还举行了热热闹闹的抬谷游村活动。
村民系着红腰带,头戴白毛巾,用崭新的箩筐跟扁担,挑着新收的稻谷在村子里走了一个遍,最后才统一收进特制的谷仓,等待来年的春耕。
村民都是念旧的,稻、麦才是根本,不能因为有了红薯和土豆这种新式作物,就弃了根,所以看到今年的稻谷有这个产量,大家都高兴疯了。
如果不是白芨上过营养学的课,听老师讲过红薯、土豆并不十分契合国人的味蕾,还真会信这种鬼话,以为他们爱稻子爱得深沉。
由于村子到县城的道路基本上已经通了,也有不少工人陆续返回,这一场热闹被诸多的外人见证,而亩产三石的事迹就此传扬开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娘,那我们走了喔,今天主编同志要带我们去钓鱼。”
小四头戴草帽身背鱼篓,左手拿着一副迷你弓箭,右手牵着一匹白色小马驹,站在院子里隔着廊檐喊了一声。
白芨拉开窗户,果不其然地在头顶看到了某个盘旋的黑影,都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这个场景。
打猎骑马,训鹰钓鱼,闺女距离顶级纨绔可能就差条狗了。
“去吧,你们玩可以,但不能脱离你子鼠叔叔的视线。”
“嗯。娘,你记得吃饭哦,等我钓鱼回来给您炖汤喝。”
自从某一回叮嘱亲娘吃饭生效后,小四似乎找到了特殊的乐趣,每次出门前总要把这些事做好,承担起照顾半瘫痪在床老母的重任。
“知道啦,管家婆。”白芨翻了个白眼,总算知道那两个老先生急着当小四老师的原因了,怕跟着自己学坏呗。
“嘻嘻,就管娘你一个。”
小四撂下这句话,撒腿就跑,出门前还不忘招呼白荷香跟几个哥哥。
还不知道自己是添头的三兄弟,各自牵着小马,低头闷笑。他们最喜欢看小妹和亲娘斗嘴,因为这个时候的娘和往常是不一样的。
“娘,那我们也走了。”
“嗯,有不懂的,就多问,别拉不下脸。”
听到老娘的嘱咐,三人点了点头,心里好像有些懂了,牵着小马出了院子。
“弟,娘亲的意思是不是,两位先生是看中了小妹,我们是那个……”二娃挠了挠头,不知道怎么说才更合适。
大崽灵光一闪,说了一个刁钻的形容词出来,“蹭饭的。”
三宝:……
大哥什么时候会说这种话了?
“对,二哥,咱们就是娘说的那种赶都赶不走的穷亲戚,只要我们不要脸,东西随便吃。”
这话过于直白,把老大和老二给说懵了,纷纷对小弟投来敬佩的眼神。
三人相互看了一会,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最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躺在床上看闲书的白芨,准备翻页的手顿了顿,眼睛不由得看向几个孩子离开的方向,嘴角稍稍向上扬起。
这几个小子总算开窍了,要脸干什么,学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换句话说,甭管咱是怎么进来宴会的,只要渠道正规,吃饱肚子才是正经。
曾经,某人还想着等孩子大一些,让他们自己去选以后的路,现在回过头去看,显得有些天真了。
这里不是现代,根本没有那么多选择,八成以上的孩子,在出生的那一刻人生就定下来了。基本上父母是干什么的,孩子今后走的路也差不多,至少阶层是不会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