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修缮工作稳步进行,县城的商贸日渐繁华,还有上千亲卫出动保护全境安危,这种安静祥和的态势让孙县令每天都笑脸迎人,走路都变得有劲了。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王爷隔三岔五就要过来县城,有这么一位大佛坐镇,任谁办事都底气足。
不同于一年前,那时候来宁水的外来势力都带有窥探和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在无论是商队还是外地大族,来这里都是为了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王爷,学堂已经清扫完毕,明日就可以开堂授课了。”
“辛苦了,授课的夫子到位了吗?”
“都安排好了,由韩家牵头主办,一共招募了一百二十七名书生,已通过相应的授课考核。”
“很好,现在把告示张贴出去,吴刚的游街队伍也动起来吧。”
“是。”
孙县令按下心中的激动,对着门外守候的衙役一阵耳语,一道道命令就此下发。
回到客厅,坐在下首位的县尊大人,端茶碗的手都在发抖,杯盖与碗沿之间发出一阵‘咯咯咯’声。
教化大功,泼天的教化大功啊,这一回我看还有谁敢看不起老子。
白芨往下首瞥了一眼,搁下碗说道:“既然如此,我们也去看看百姓的反应吧。”
“是,下官这就去准备。”
早有此意的孙县令快步走出,随手点了几名衙差伴行,恭敬地请王爷出门。
……
自打了有了舆情司之后,县衙对门的告示栏冷清了不少。毕竟由别人读出来的告示,自己不一定能听懂,可去舆情司门口听书,肯定能听出个大概的意思来。
虽然那些说书先生经常讲鬼故事吓人,还时不时就休假放鸽子把人恨得牙痒痒,但架不住故事吸引人啊,只能边骂边听了。
这便导致了一个现象,只要有人看到衙差出来张贴告示了,那舆情司必然会有新节目上线,懂行的立刻就会去说书的台下抢个好位置。
今日的阳光正好,吴刚才跨出县衙带人走到告示栏,一众眼尖的百姓二话不说撒腿就跑,跟见着鬼似地逃开,生怕去晚了没地方站。
只有少数读书识字,恰好路过此地的人停下了脚步,抬头看向布告栏。
【宁水官学成立告知书】
就在寥寥数人看清里面的内容,正感慨县衙好大手笔的时候,一声接一声的铜锣打断了他们的思绪。
“都听好了,王爷亲自开办官学,由原来的孙氏学堂改建,符合条件的都可以送家中孩童进学,不论男女。”
曾经在白芨的建议下,孙县令及其家族捐出了家里的百亩良田,开设了一个教授算学和文字的学堂,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生计问题。
那时的学堂有些杂,除了文字之外,前山村各种种地的法子、松花蛋、半干菜的做法都教,不怎么体面却很实用。
但孙县令不是海瑞那样的大清官,凡事还要讲究个人情往来,因此学堂招收子弟并不透明,条件是什么没个标准,规模一直都不大。
当然,白芨也不是什么清正廉明、眼底容不得沙子的人,自然不会去揪着这点名堂不放。
她之所以开这个学堂,目的极为明确,一是为了加快修城速度,二是为了日后的人才储备。
“凡家中有参与修城工事者,子女、孙辈年满五岁,可申请入学。注意,一人做工可举一童,若夫妻二人同时做工,家中又只有一名孩童符合条件,此项权利保留,十年内不变。”
百姓已经有些适应自家王爷的处事方式了,简单直接,条件是什么清清楚楚,能不能去一琢磨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