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这句话是清朝的龚自珍先生提出来的,他临终时正经历列强敲开国门的鸦片战争,后来发生的种种事件,无一不在证明此言的正确性。
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之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有很多,而辽与西夏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者突出的原因有不少,但比较重要的是因为它们不但国祚很长,足足有二百多年,同时还拥有鲜明的文化。
中原王朝是正统,无论在文化还是经济上,都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让外族无比羡慕和垂涎,纷纷效仿。
不管模仿也好,略加改动拿来用也罢,文字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可以相仿但绝不能照搬,否则你就被同化了。
西夏和辽朝的文字,都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汉字,融入契合自己民族的内涵,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属性。
但依据白芨跟草原打交道的经验来看,对方的统治者似乎没有这个意识,制度照抄还不算,且有全民学习汉文化的趋势。
儒家文化好用,创造文字很难,这也可以理解,有现成的东西干嘛还要费那个心呢?
可是,你连文字这一步都不去走的话,过个几十年,你们的子民是该继续信仰天神,还是去拜孔夫子?
真到了统治者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士兵面对面了就会突然发现很尴尬的问题,大家好像没什么不同。
学一样的东西,吃着差不多的食物,和平期间两边时不时互通有无,你用羊肉换我的盐巴,我拿茶叶抵你的牛皮,好得跟哥俩似的。
老熟人见面同时举起了刀子,这砍得下去吗?
要是只有几个特例还可以用军法镇压,若存在普遍现象,战场将会变得很滑稽。
之前,白芨并不打算深触敏感的草原问题,可对方貌似有主动归化的趋势,这很难做到不去支持一波。
她在写给宋大爷的信里面明确提出,只要能够确定他们没有创造文字、把信仰和统治结合的手段,那么草原变成大兴的分公司是早晚的事,且兵不血刃。
融合的力量无比可怕,哪怕在南北朝的大乱斗时期,只要是国力强盛的政权,几乎都有汉化的趋势。
毕竟谁占了中原,谁就在名义上领先别人一大步,总不能还用蛮子那一套吧?
只有精明的统治者看清了这一点,所以不断挑起矛盾和战争,避免出现无法挽回的局面。
而在当下,白芨要做的就是拿出一种态度,一种大兴的绝密被人发现,社稷受到威胁,生怕将来会面临绝强大敌的恐慌。
你要种田,我暗地里支持你,还要大力支持,偷卖种子和技术都行。
但明面上,朝廷必须明令禁止,甚至做出主动攻伐、抢夺强占尔等田地的举动,就是不能让你们舒舒服服地在眼皮子底下种地,咱们不死不休。
任何东西都是有人抢才吃香的,作为敌对方,大兴越不让干的事情,说明越值得去干,草原那边会深深觉得自己这一步走对了。
“林队长。”
“在。”
听得下属进来,白芨转过身,立刻换上阴沉至极的脸色,寒声道:“传令下去,命江从虎及麾下所有亲卫通告全城,凡家中有书籍者,三天内务必到衙门登记造册。”
“其次,各大书肆自今日起,买卖书册须逐条备案,把进货与售出的相关单据备齐,以供官府随时查验,客人不列明书籍用途,一概不许出售。”
“第三,遍查城中各大印刷作坊,废弃刻板统统收归衙门集中销毁,不可外流一块。本王至今没有刻印,告诉韩、曹二位大人,公告除了知府衙门大印,额外加上他们的私印。”
林队长消化完自家王爷的指令,立即单膝跪地领命,“遵令。”
“去吧。”
“是。”
这一系列的动作出来后,昨晚才松了一口气的普通百姓很快又紧张起来,神经比之前还要紧绷。
但随着北门发现偷运银两的贼寇、相关布铺缉拿到了奸细的消息传开,他们发现这不是无的放矢,城里真的还有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