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在大兴边境哪个地方最乱,肯定非西境莫属。
那里响马横行,劫匪无数,官军也无力管辖。
漫天黄沙之下,只有少量能耕种的土地却能孕育出这些,只因那块地方还有一个响亮的别称,西域。
自强汉开始,中原王朝逐步踏足这块散发着别样魅力的地方,丝绸之路的美名渐渐流传。
到了现代,那片广袤的地域依旧顽强保存着许多老祖宗留下的痕迹。
张掖、武威、酒泉、敦煌,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地名,都传承自几千年前。
随着王朝更迭,东汉国力衰弱,无暇他顾,加之后续几百年的内乱,中原彻底与西域失去联系。
终于,盛唐横空出世,中原王朝再一次强势将之纳入版图。
前有雄主太宗扫平天下,后经高宗励精图治,进一步稳固控制,到明皇时期,中原对西域各方的震慑达到顶峰。
当时的西域都护府,地位比一众小国高得多,驻守安西四镇的唐军,在节度使高仙芝的统帅下,数次对外发动灭国战争,成为让人胆寒的存在。
龟兹(qiū‘cí)、于阗(tián)、疏勒、碎叶(开元七年后被焉耆(qí)镇替代),这一个个令人神往的名字,见证了帝国最为鼎盛辉煌的时刻。
然而,盛极而衰是历史长河中的不变真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攻灭小勃律(吉尔吉特)后,高仙芝遗恨怛罗斯,在与大食(阿拉伯帝国)铁骑的正面交锋中溃败,只率千余人逃回都护府。
此战不仅葬送了四镇全部精锐,同时他本人失去了安西大都护及四镇节度使之职,被朝廷调入京城,至死都没有再回过那片梦中响彻金戈之声的地方。
如果说高仙芝的战败有附属部族背叛的客观因素,那么前期英明神武声望直追太宗的明皇,则是让无数人生出‘这位要是能早点死就好了’的感慨。
一场安史之乱,让帝国失去无数名将和凶悍战力。
也使得,即便在怛罗斯战役之后,仍旧苦守都护府三十几年的千人孤军,望白了须发。
他们尽职尽责地守卫着帝国的领土,战至最后一人,却始终没能等来熟悉的乡音和马蹄声。
至此,中原王朝在西域绽放的光芒,又一次湮灭了。
羌笛杨柳,黄沙落日,那颗璀璨的明珠,是多少人的梦中情地呢?
透过更新换代的琉璃,白芨站在窗边注视着屋顶的皑皑白雪,眼前却闪过一段段灼热的虚影,胡杨、雄关、铁骑、陌刀、明光铠……
她的嘴角渐渐泛起不明的笑意,身边放置着一张舆图,西部边陲,边关九镇之一的肃州府(酒泉),被炭笔重重地圈了出来。
“本王,真是越来越像个大兴的正经王爷了。”
这份由西行商队亲手所绘、快马传回的详细地图,勾起了某人心中的欲念,让她第一次有了主动去干点什么的想法。
越是了解,西域这块地方的吸引力就越大,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幻想过,黄沙百战穿金甲的景象。
反正那边盗匪路霸无数,多出一股姓白的,也很合理不是?
白芨这一天没有带孩子出去玩,而是重新把村子给走了一遍,盘点着自己手里的人脉和可用的资源。
宁水太小了,小到连几千人马都容纳不下,小到白曦月和白斯辰只能留下一个。
是不是受了委屈,这个概念是因人而异的。
有人觉得为了平静的日子退一步没什么,因为在他心里安稳更重要,自己知道自己在乎什么,但外人看来这就是吃亏受气。
拿白曦月来说,许多人会认为将来她有了王位,也有武力、亲卫足以自保,日子肯定超过所有的女子,怎么也和委屈受欺负沾不上边。
但站在白芨的视角,事实并不是这样的。
就算一切都朝着完美的方向发展,小四承继王位,有一个坐拥天下的三哥,海上霸主的二哥,守护白氏和兄妹的大哥,然后呢?
兄妹关系再好,也架不住时间和地域的阻隔,三个哥哥疼爱妹妹,妹妹难道就不心疼哥哥?
不管从哪方面去想,小四都会为了三哥主动退让,堵住朝中那帮人的嘴,也会为了大哥渐渐削弱自己在宁水的影响。
不退让也可以,可一山不容二虎的规则,会带来更大的反噬,打破现有的平静。
哥哥们肯定不会让妹妹吃亏,物质和感情上的补偿足以抵消世人眼中,那估计都算不上委屈的退让。
当然,为了天下稳定,大崽和二娃也会向小弟退让,但是,这种退让大家都能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