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的上半场,小宋凭借户部强有力的实证,直接压制住了对方凶猛的攻势。
经过短暂的中场休息,下半场一开始,不用皇帝陛下主动开口,各位想有所表现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完全不给人捣乱的机会。
权力的角逐,除了平衡之外,眼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打个比方,现在朝中的局面就像有外敌入侵的特殊时刻,皇帝陛下是主战派,且派出了骁勇善战的悍将赶赴边关。
这个时候,谁能占据主导,看的是边关的战果。
胜,则皇帝大优,明君的声望都不用刻意去刷,自动上涨。
败,则百官有底气,能以耗费颇多,虚损国力为由,让主和派占据绝对上风。
文官并不是软蛋,也不是他们听到打仗就害怕,只是刀子不架到自己脖颈上,习惯性和皇帝唱反调而已。
大小姐已经在江南杀得一塌糊涂,频频往朝中传来亮眼的战果,使得小宋在这场拔河比赛中,轻松得到了压倒性的优势。
原本这种一时的胜负无关紧要,在官场浸淫多年的老狐狸应该是能坐得住的,而柳尚书却依旧选择了不可为而为之,实在是形势所迫。
换成一般情况,皇帝不多疑都不可能,只要稍加操作,离间一下君王和统兵大将之间的关系,埋下猜疑的种子,局势便会缓缓回到之前的均势。
然而,眼下这对组合是不讲道理的,因为他们之间有不可割舍的共同利益,孩子。
一个拥有非凡手段和恢宏魄力的皇后,没人会觉得恐惧,要是她比皇帝还厉害,百官可能更高兴。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但如果把这两头老虎分开,一个坐镇朝中,一个在外乱杀,当皇后变成了实权亲王,这场权力游戏就不好玩了。
猛虎威势正盛,幼虎又早早展露出声名,再不动的话,君强臣弱打破平衡的局势,至少要维持二十年。
从集体利益来说,柳尚书值得所有官员一个大拜,毕竟今天要是成功了,大家多多少少都能受益。
可是,对于不处在核心层的官员来说,是从文官团体那里领十块钱,然后被皇帝打上敌对的标签,还是选择跳出集体,从陛下那里得到二十块,这笔账不难算。
“启奏陛下,据江淮清吏司奏报,此次赈灾医者行会功不可没。各行不仅自行熬制姜、豆等御寒汤药赠与百姓,还将各类廉价药物维持在灾民可承受的范围,实属难得。”
医者行会是宋承业独自拍板定下的,这次能在灾情中表现突出,自然是给皇帝长脸。
工部拿这个出来说事,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爱卿言之有理,朕已亲笔手书‘医者仁心’四字,工部将其刻成匾额,就由爱卿带去给各分会悬挂吧。”
“陛下圣明,臣遵旨。”
对方马屁拍得舒服,宋承业也选择投桃报李,直接在名义上把行会的领导权给了工部。
行会,意味着垄断,尤其是官方盖章的行会,走到最后不出意外都会成为毒瘤。
就像民间各种商会,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行会,最终目的都是欺行霸市打压同行,让少数人独享蛋糕。
但白芨和宋承业都选择对此放任,只因在前期,这些行会带来的利是远远大于弊的。
而他们也相信,蔫坏的白斯年,到时候有那个能力去解决问题。
工部一出手就为自己捞得不少好处,瞬间看得其他人眼热不已。
工部尚书的接班人王侍郎准备趁热打铁,打算用江淮刚发些的富矿为引,再给自家衙门划拉点经费,却被老尚书一把拉住了。
他回过头,看到老领导的嘴型后,脑子立刻清醒过来。
树大招风,过犹不及。
王侍郎知道自己着急了,过惯了苦日子,一时找不着北。
工部的底子,还承受不住各方的侧目。
一直关注这边的胡老大人看到王侍郎站了回去,很快收起看好戏的心思,示意属下出面,去皇帝陛下面前露个脸。
右都御史一脸感动,随后鞋底跟打了蜡一样,身子一滑便来到了大殿中央。